漢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後,為何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處決功臣?

首先,以人品來分析殺不殺功臣,肯定是不對的,歷代帝王,或者說歷代政治家,都不是以人品道德來評價的,用道德來看待,實在是小看了開國之君。劉邦殺功臣是存在很大的爭議的,因為劉邦分封的列侯們基本都沒死,而且還是漢初極度顯赫的一股政治力量。劉邦殺的是異姓諸侯王,這是為了加強皇權,被詬病的是殺韓信,實際上,韓信自有取死之道,劉邦開始的處理也只是貶為列侯,這說明劉邦並沒有殺韓信的打算,韓信的罪名是謀反,是勾結陳郗謀反,韓信深涉其中,被殺是正常。

漢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後,為何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處決功臣?

其餘諸侯王,說他們是功臣,也太侮辱人家了,他們不是臣子,是和劉邦聯盟的君主。用後世帝制思想來看待,是不正確的。朱元璋殺功臣,顯然是非常突然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朱元璋一開始對待李善長的處理,很明顯,是因為宰相制度,這和他的功臣身份沒有太大關係。至於說殺朱亮祖等人,只能說,他們是真的犯下大罪,朱元璋殺的不是功臣,是罪犯,朱元璋被後人詬病是藍玉案,這和朱標的死有直接聯繫,

事實上,朱元璋真正的大殺功臣就是在朱標死後,一開始,朱元璋讓皇室和功臣聯姻是真的想和功臣共富貴,朱標的死讓皇室和後世功臣成為了對立。朱標正妃常氏所生孩子是嫡子但很小,不足以承擔帝國重擔。皇儲只能有朱標其餘兒子,或是其餘皇子中產生。朱元璋選了朱允炆。但是無論選那個,藍玉案都會發生,因為常遇春的小弟親戚們想擁立的是朱標嫡子,由常遇春之女所生的兒子,藍玉就是常遇春親戚。

可以說,藍玉想擁立的皇儲和朱元璋可選擇的皇儲不是一個人,因此常藍和他們的小弟本是太子朱標最佳的羽翼,卻因為朱標的死而成為下任皇儲最大的敵手,被清洗,是正常的。與之無關的徐達家族以及沐家就沒有收到殺戮。至於說趙匡胤,五代十國,本身就是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亂世,而且參考趙匡胤上臺的過程,不殺功臣已經算得上和諧相處了。正常來講,不殺功臣才是常態,大殺功臣是因為極度偶然的原因,因為劉邦殺過幾個異姓諸侯王而說劉邦大殺功臣是侮辱劉邦。

漢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後,為何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處決功臣?

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光武雖然沒有殺馬援,但對馬援以及馬家的處理極度不公,是不是也可以說光武大殺功臣?殺功臣歷代都有,功臣多了什麼樣的鳥都有,被殺一兩個實在是正常,這不在於他們是功臣,而在於他們確實犯罪了。這也和是不是底層皇帝無關。要我說,劉邦是草根,但他對兄弟們確實很好,兄弟們既富貴又掌握大權,煊赫無比。相反,劉秀雖然保全功臣,但是基本就是個閒人,還得害怕文吏找麻煩,比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還要苛刻一些。

其實,不光是漢光武帝沒有大肆殺戮功臣,宋太祖趙匡胤也沒有殺(只是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殺,也就是說,殺功臣並不是解除對子孫威脅的唯一辦法(我還是比較欣賞趙太祖的)。至於為什麼有些開國皇帝會大肆殺戮功臣,我認為唯一的解釋是,他對於身後事不放心,對於自己的子孫的能力不放心。劉邦殺戮功臣,主要原因是封建大一統的王朝剛剛開始,很多人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忠君思想,同時,太多的異姓王也都是功勳卓著、能征慣戰的,而他的兒子又沒有他的本事,為了能夠順利的把皇位傳下去而不至於在他死後被異姓王奪了皇位,只好由他做這個惡人了。

漢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後,為何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處決功臣?

最後,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秀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軍事能力的皇帝。並且少時家中早已敗落,雖然有皇族名分,但起點不高。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也是白手起家,有昆陽之戰這樣的高光時刻,也有哥哥被殺吃癟認慫的日子。簡而言之,劉秀是一個起點比較低的創業者,崛起的過程中經歷過大風大浪。不管是統領大軍還是身先士卒,他都做過。再加上劉秀年齡不大,根本不用像劉邦朱元璋那樣害怕自己手下的將帥在自己去世後造繼任者的反,所以沒有大肆殺害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