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式掠奪孩子的“野性”:可能泯滅個性,情感的平衡會被打破

我是陳公子,和你一起聊聊。

鄭強教授曾指出:“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那大學呢?大學成了幼兒園化,這是一種摧殘式的教育和掠奪式的啟發。”

幾年前的視頻,至今仍有道理。

當莊稼適量施肥澆水,在肥沃的土地下可以生長的更加旺盛;而過度施肥、澆灌,結果只能是泯滅。

幼兒園的小孩子,作業需要熬夜到12:00,週末無休息、無玩耍,極早的過度成為“小大人”,知道蹲著就是蹲著,站著就不能坐著,貌似“知道一切”,實則“一塌糊塗。”

孩子的“野性”被扼殺,都成了“懂事的乖孩子”,比對標準答案,阻礙“野性”,個性發展滯後…

開採式掠奪孩子的“野性”:可能泯滅個性,情感的平衡會被打破

嚴苛的父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01

教育“軍備競賽”中的虎爸虎媽

大家還記得央視主持人董卿嗎?

光鮮亮麗的背後,是虎爸虎媽式的“教育軍備競賽”,主張:“棒底下出孝子,筷頭上出逆子”的教育理念。

從剛開始識字時,每天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也正是“虎爸虎媽”的嚴要求,為董卿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以至於在央視有著一席之地……

後來董卿也說坦言:“是父母的嚴苛成就了自己。”

不過,這種方式也並不適用每一個孩子,比這更“狠”的教學方式有很多……

當虎爸虎媽“教育軍備賽”模式成了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就會變得乖巧、墨守成規,按部就班,雖說這種“棍棒”能有效促進孩子學習,但能在“棍棒的鞭策下”取得成就不多。很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影!

開採式掠奪孩子的“野性”:可能泯滅個性,情感的平衡會被打破

才華橫溢的董卿


鄭強教授也曾坦言:“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的人不少,但最後能在此領域堅持的人很少。”他們瘋狂的摧殘孩子,掠奪本該有的童真。


02

高考的指揮棒

一切以高考為最終目標,以為跨過了高考就完事了。可是最後呢?拼命高考、拼命上大學,畢業以後呢?

回顧四年,玩的生無可戀。

為什麼這麼瘋狂?

因為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被瘋狂的“壓榨、濃縮”,當18年沒有碰過手機、iPad、電腦……在你擁有了所有之後,你會變得節制嗎?

情感是需要平衡的。你剝奪了孩子生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以後就會變得無趣......

西方卻不同,孩子拼命的玩,玩夠了;等到了大學,玩好了,知道要學習了,做事特別認真,特別專注。注重野性,專注個性。

我並沒有說高考不好,每一個人都是高考的受益者。但這種模式,的的確確要求著孩子向統一化、標準化發展。

開採式掠奪孩子的“野性”:可能泯滅個性,情感的平衡會被打破

學分績點下的木偶



一些大學生的工資不如3000元的農民工?

早知道畢業只有3000元,你還去讀啥大學啊!一位家長的悔不當初。

高考生進入大學,由“被動學習型”成為了“放養型”,以前的情感沒有得到滿足,大學就成了宣洩的好地方……

當你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學習內在驅動力,哪怕現階段取得的成就,很可能也會夭折……

適當施肥澆灌的莊稼,會茁壯成長;而那些剝奪了營養的莊稼,最終會枯萎凋謝……

我是陳公子,小萌娃一枚,關注我,瞭解更多有趣又好玩的教育知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