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吃飯的時候,毫無思想準備的我被女兒懟了一下:“媽媽,抿住嘴嚼東西,不要發出bia嘰聲。”

我一愣。學會吃飯已經四十多年了,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吃飯方式有什麼不合適,也沒有人說我吃飯有bia嘰聲,我吃飯的咀嚼聲並不大呀!

關鍵,我也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沒有素養的人。甚至曾經還沾沾自喜地標榜著自己是有底蘊的人。

忽然就被十四歲的女兒“嫌棄”了。

是的,當時我就是這樣的感覺,被嫌棄。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是女兒說話的態度強硬了?還是自己的心靈脆弱了?不就是一句簡單的提議嗎?何必會那樣敏感呢?

我知道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她的認知中,她知道了吃飯bia嘰聲對別人不禮貌,也影響自己的形象。按理講,我應該虛心接受孩子的提議,“媽媽以後注意”。

甚至我還可以趁機提出建議:“你為了讓媽媽變得更好的提議媽媽接受,那媽媽為了讓你變得更好的提議你也要接受”。

然後互相督促互相理解,皆大歡喜。

然而,當時的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牴觸情緒:“你才多大?就開始對我挑三揀四了?你知道什麼了,就開始干涉起我了?”

“我並沒有覺得我吃飯方式有啥不妥,你聽見我吃飯咀嚼聲大了?你憑什麼對我指手畫腳了?”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再說,我四十多年養成的習慣,怎麼能夠改掉?”我一連的串質問脫口而出。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年前和現在,你沒有嘗試去改,你怎麼知道自己改不了?”女兒抗議我的負面情緒的發作。

“你既然知道這個道理,你為什麼在學習上做不到?”

“我一直努力在做啊!難道我沒有努力學習嗎?”

兩個人的對話不由得就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

最後以各自憋了一肚子氣暫時告一段落。

其實,事後我回想起來,自己確實有點情緒激動了。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了,他們根本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總是理所當然地去要求別人。記得小時候,我們姐弟七個,根本不敢用這樣的態度和父母說話。

那時候的父母在孩子們面前,有絕對的權威,基本上是說一不二。哪輪得到我們對父母提意見或建議了!

現在的孩子們不同了。什麼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想法,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學會和孩子做朋友,等等。一堆的教育理論,讓人無法反駁。

但請問:“現在孩子們的心靈上的脆弱,一定程度上是不是這樣的教育理念造成的?”

有一個熱點話題,說想要買品牌鞋子的孩子被單親媽媽拒絕後,他責問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在這個孩子眼裡,他買不到品牌鞋子是因為媽媽沒本事造成的,媽媽應該內疚。這個孩子,竟絲毫想不到媽媽獨自撫養他的辛苦嗎?他有這樣的思想,是他的錯還是媽媽教育的失敗?

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我才不能容忍孩子對我吃飯的挑剔嗎?

在我內心深處,女兒是不是還應該是那個我說什麼她就去做什麼的乖乖女呢?什麼時候,她竟然開始羽翼豐滿了學會審視的眼光看待我了?她會不會也變得像那個孩子一樣不懂事呢?

深層次思考我發怒的原因,還有一個主要的因素,那就是女兒一直都是那麼循規蹈矩地生活著,我擔心她會很壓抑。

說嚴重點就是古板,不懂得變通。說好聽點,她活得太拘謹了。“恭謙禮讓”樣樣俱全。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對所有人都畢恭畢敬,根本不敢有任何違抗,在她的思想中,那樣對人不禮貌。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優點是優點,可是謙虛的過頭了就是典型的自卑。排隊的時候,只要有人插隊,她會本能地讓開,這種無原則的禮讓常常讓我很抓狂。我在替女兒著急。

我怕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容不下我那善良的女兒,我怕她過度的謙讓會毀掉她對美好的嚮往,我怕她拘謹的生活態度讓她變得木訥呆板,我怕她的溫文爾雅成為別人傷害她的缺口……

所以我著急,卻不會引導她怎樣掌握這些美德之間的關係和分寸。

所以才在她試圖讓我也和她一樣遵守她認為的規則時候暴跳如雷。

我不希望她如此謹慎地做每一件事情。

記得小學入學的第一天,女兒是被爸爸扛在肩上送進去學校的。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因為女兒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的人,她在人群中唯唯諾諾不敢挪動一步,生怕擠到別人。我站在女兒的班主任老師面前,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知道你喜歡聽話的學生,但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學會調皮搗蛋一些。”女兒是幸運的,她一直都遇到鼓勵她學會放鬆自己、學會幽默風趣的老師。

就這樣,女兒還是循規蹈矩地成長著,絲毫不敢嘗試一下奔放的感覺,更別說犯錯誤的事了。

於是我也一直以鼓勵女兒為主,很少去批評她、指責她。想不到,現在女兒反過來來指責我了!

儘管女兒一直辯解她沒有指責我的意思,但我一下就聯想到那個指責媽媽為什麼不去多賺錢的孩子的不懂事。

我一邊想鼓勵女兒活潑開朗,一邊卻又擔心她會成為不懂事的人。這其中的分寸確實不好拿捏。

媽媽,你為什麼不去多賺一些錢?

很多事情、很多道理人們心裡都懂,但實踐起來又是另一回事。畢竟人生沒有統一的模具,不是誰都是按規則出牌。從這件事的爭執中,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的不易。孩子在成長,無論身體還是思維。而家長,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長的腳步。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面對孩子的挑戰,暴怒只會顯得自己更加弱小。

想要孩子真正信服,除了要不斷跟進各種知識體系,更需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人們說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面鏡子。家長除了要做好這面鏡子,還需要教會孩子如何照鏡子。

不然,孩子的不懂事,就是家長教育的失敗!

​作者:竻鬥沄談情

原創聲明:此文稿為竻鬥沄談情獨家稿件,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