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三国,为何孙吴的存在感最低

东汉末年,因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等诸多原因,导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经过数十年的相互征伐,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同属三国,为何孙吴的存在感最低


这三个国家中,孙吴是发家最早,也是国运最长的。但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孙吴好像一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这究竟是为何。

孙家的事业开端,要从孙坚这里开始算起。孙坚为吴郡富春人,靠着“黄巾起义”中的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但奈何孙策英年早逝,随后孙家大权便落到了孙权的身上。

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老话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孙权造了自己东家的反,对于提倡忠义的古人来说,这是大不敬的。

同属三国,为何孙吴的存在感最低


所以在记录历史事迹的正史中,自然不好过多着墨,毕竟没有那个皇帝想给臣子们树一个这样的榜样。

当然曹家的天下本质上也是夺得刘家的,但好歹走了个“禅让”的过程,名声算是正的。

而对于民间的野史和话本家而言,正史是受中央财政资助的,而他们却是要靠这个维持生计的。所以在著作的过程中,首要考虑是必定是读者的认可度。

如果按正史给予三个国家同等的比重,就会让整个故事过于繁琐,很容易让读者看迷糊,所以必定要删减一国的戏份。

同属三国,为何孙吴的存在感最低


在曹操和刘备​还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时候,东吴已经是要人有人,要将有将,手中还握着三十万大军,所以一帆风顺的东吴,自然成了那个牺牲者。

同时为了让故事人物更加饱满,正史中孙坚破吕布、斩华雄变成三英战吕布、关羽温酒斩华雄,赤壁之战中也给了诸葛亮一个主角的地位。​

于是在各方的打压下,那个在三国时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的东吴,就这样变得默默无闻。

(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见谅,在此十分感谢提出意见的诸位。如果您对历史人物有什么独家心得,请留言我们共同探讨。我们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