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緊缺成行業掣肘,“大紅”的光伏概念股走弱了

記者 | 江帆

因玻璃產能緊缺,組件企業出現交付困難,這成為近期光伏行業的熱議話題。

11月3日,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股份(601012.SH)、阿特斯(NASDAQ:CSIQ)、東方日升(300118.SZ)六家光伏組件企業發佈聯合聲明,表示當前產業鏈上游的玻璃產能嚴重短缺,組件企業的排產、出貨面臨嚴重危機。

光伏行業發展由此面臨挑戰。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今日光伏板塊整體走弱。

截至11月4日收盤,A股多數主要光伏企業股價下跌。其中,隆基股份(601012.SH)收跌1.63%、晶澳科技(002459.SZ)收跌6.58%、天合光能(688599.SH)收跌0.18%。

此外,東方日升(300118.SZ)收跌1.04%、通威股份(600438.SH)收跌6.3%、協鑫集成(002506.SZ)收跌3.23%、上機數控(603185.SH)收跌7%、陽光電源(300274.SZ)收跌3.23%、錦浪科技(300763.SZ)收跌5.88%。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的高景氣度尤為明顯。此前,A股光伏板塊出現數次全線大漲,多家公司市值漲幅超100%。

光伏玻璃概念股則出現漲跌分化。

截至當天收盤,福萊特(06865.HK/610865.SH)A股收跌5.22%、港股收跌9.59%,信義光能(00968.HK)收跌7.68%。南玻A(000012.SZ)上漲6.17%、洛陽玻璃(600876.SH)上漲3.38%、金晶科技(600586.SH)上漲7.69%。

受玻璃漲價因素影響,福萊特、信義光能此前出現多次漲停。11月2日,福萊特A股股價報收44.43元,上漲8.9%,為其上市以來最高值。11月3-4日,該公司股價出現回調,目前為39.62元。

信義光能在10月8日達到歷史最高股價,報收15.22港元。此後出現震盪回調,11月4日報收12.5港元。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國。根據《2018-2019年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信義光能在國內及全球的光伏玻璃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福萊特位居第二。

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的上游原料,其強度、透光率等直接決定了光伏組件的壽命和發電效率,且是晶硅光伏組件生產的必備材料。

由於行業供應偏緊,且在年底搶裝潮的刺激下,光伏玻璃自今年三季度開啟漲價節奏,並延續至今。據諮詢機構PV InfoLink最新數據,截至10月28日,現貨市場上3.2mm鍍膜玻璃價格達41-48元/㎡、2.0mm玻璃漲至35元/㎡,相比9月漲幅分別達60%和50%。

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對界面新聞表示,“這波漲價純粹是供不應求導致的,玻璃項目的建設週期很長,一般玻璃窯爐的建設週期都要一年半以上。”

另一資深行業分析師也對界面新聞表示,玻璃行業擴產週期長,從建設到投產要耗費18個月,且要花至少一個季度來進行產能爬坡。

這意味著,玻璃的產能緊缺問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該分析師還指出,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擴產節奏不匹配,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本次行業發展掣肘的重要原因。

根據國家現行政策,平板玻璃行業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確有必要新上的必須實施產能置換,根據不同項目情況開展減量或等量置換。

光伏玻璃屬於平板玻璃的一種。按照現行的產能置換政策,新上光伏玻璃項目也必須開展產能置換。

目前,光伏組件龍頭們希望,國家充分考慮目前行業面臨的緊迫局勢,放開對光伏玻璃產能擴張的限制,並給光伏市場年終“搶裝潮”降溫,引導項目有序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