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继位后为什么不杀重臣?

很多开国君主建立基业后就已经知足,只想着自己和子孙能留住这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这是他们限制功臣的基础。只有李二一辈子没停下扩张的脚步,贞观朝灭国如喝水,所以不但不杀大将,晚年还在感叹将才越来越少了。

刚即位的时候,李二的对外扩张非常稳健,基本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法。贞观四年灭东突厥,整合河套漠南,将防线北推到阴山,对漠北避免干涉;贞观九年灭吐谷浑,巩固河西走廊,打通南线丝路,为西出阳关扫清障碍;贞观十四年灭高昌,把伊西庭三州郡县化,在西域东端站住脚跟。这是很明显的蚕食打法,如果不考虑防御战,如贞观十二年对吐蕃的松州之战,贞观十五年对薛延陀的诺真水之战,那么唐朝差不多是每隔四五年出兵一次,一年之内结束战斗,逐步把控制区往外伸。

李世民继位后为什么不杀重臣?

李二急眼的原因应该是贞观十七年废太子。家务事闹完,储位之争结束后,一方面唐朝内部挂碍减少,另一方面大概是李二自感时日无多,不能给子孙留后患,所以非常想在自己手里把事情结束。虽然他那时候才四十五。

所以以贞观十八年东征高丽为标志,李二的扩张猛然加速:

从辽东回来以后,刚过一年,就又亲自跑到灵州,联合回稽彻底剿灭薛延陀,设燕然都护府,将漠北纳入管辖;

贞观二十一年灭龟兹,设安西四镇,全收天山南路;

随即二十二年招安西突厥,地图可以画到葱岭以西;

贞观二十三年犁廷阿尔泰山,消灭东突厥残余,漠北与江南自有文明以来第一次被统一;

最后还在准备贞观二十四年对高句丽的决战。要不是李二自己先挂了,估计又是一次亲征。

李世民继位后为什么不杀重臣?

这些还没算上在辽东和西域的小规模战争。综合起来,贞观最后这五年,可以说是透支国力式的无岁不战。等太宗去世以后,李治上来就搞战略收缩,向东放弃对高句丽的抄掠,向西放弃对天山南路的直辖。虽然高宗没有父亲英武老辣、对很多事情产生了误判(如西域问题),但唐朝军民需要恢复和休息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仍然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太宗不光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可汗,所以往往可以调动铁勒回纥作为伪军为唐作战,并不是每次远征都要从内地征调,所以在漠北西域的消耗反而不一定有抄掠高句丽严重。贞观后期的战争对国力的影响当然很大,但“暂时把拳头收回来”跟“再也打不出去”还是有区别的,高宗即位第二年开始,七年三征西突厥,最终灭国擒王而归,就是唐朝仍然根基厚实的明证。

李世民继位后为什么不杀重臣?

就当时的中国而言,李二打出了在他之前从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见到过的巨大版图。如果把他做秦王时打下来的地盘也加上,那么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有过的最强征服者之一,完全能和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并列。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拜杨广大帝所赐,贞观朝只有三百万户,不到大业天宝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李二这震古烁今的战绩,是在一个中原非常衰弱的大局下获得的,尤为难得。

只不过随着后世的衰微,人们连理解这样的大征服时代都做不到了,所以只好把李二打扮成一个玄武门之后就老老实实搞文治的书生式皇帝,不亦悲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