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采風追影文化傳播》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再过多久可以实现太空移民?或许星舰能给我们答案。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星舰的高度在50米左右,由于其体型巨大,空间充足,也被称之为“超级重型”运载火箭,它是实现太空殖民或移民的运载工具。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太空移民对于目前的我们仍然是非常遥远的。太空环境是未知而凶险的,如果我们能实现太空旅行,那么首先要克服的便是动力和氧气的问题,在太空中还充满着强烈的宇宙射线,如果我们不能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进入宇宙所面临的结局只有一个“亡”字。。。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米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太空叉)计划开始建造“浮动太空港”,可为其超重型运载火箭提供发射场进行发射和回收,未来不但支持向月球、火星发射火箭,还可展开超音速全球“点对点”旅行。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自从进入2020年来,说起航天事业就不得不提太空叉了。马斯科一直对火星情有独钟,对宇宙有着极大的向往,2020年更是为他的太空叉公司打开了知名度。他曾声称未来的人类可以进入宇宙,依靠的就是星舰,利用星舰可以携带100人进入火星,实现太空移民,这种想法真的可行吗?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人类还有多久才能实现太空移民呢?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马斯科所创造的星舰高度达到了50米,体型巨大,空间十分充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星舰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这在航天史中将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极大的减少了火箭研发成本。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这项技术真的得到推广了,那我们就像乘坐飞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太空中出入了,想想都是十分美好的。其实星舰想要真正的投入使用,所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由于它的体型巨大,所以测试过程还是十分缓慢的,期间也经历过多次失败。太空叉公司表示,他们这次所研发的SN8,在一周之内将要完成进行18,000米的飞行测试。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在SN8之前,他们曾发射过SN5和SN6。可以说SN8与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虽然SN5和SN6在发射的时候也比较震撼,但是效果远远不如科学家所预期的那样。如果SN8进行了18,000米的飞行测试,所带来的效果肯定是与众不同的。很多人对这个实验满怀憧憬,如果SN8真的能够顺利升空,那么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借助星舰实现太空移民了。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很多人在听到“星舰”这两个字之后,感到非常的科幻,尤其收获了大批科幻粉丝的喜爱。有很多的高科技公司也已经预订了座位,一位日本富商也预定了一个。这不仅对于马斯科来说是极大的肯定,而且还获得了一笔很大的研究经费,根据马斯科的计划来看,如果SN8能够进行顺利试验,那么将在2023年顺利升空,实现太空移民。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太空叉星舰是由太空叉推出的下一代发射载具,这一概念于2017年9月由伊隆·马斯科正式公布。星舰预计将代替猎鹰9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以及天龙号太空船等载具执行地球轨道上的任务。除了地球轨道,星舰在在轨加注燃料后,也可以完成地月转移以及直击火星的任务。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太空叉在2012年左右开始开发火星殖民系统(MCT,即星舰前身),火箭使用的猛禽火箭发动机则在2016年开始测试。太空叉在2018年3月开始制造BFR的首个火箭原型,随后伊隆·马斯科在一场发布会上宣布了BFR的后续计划。在发布会上马斯科重新命名了BFR,他将第一级助推器称为超级重型(Super Heavy),将第二级飞船称为星舰(Starship)。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太空叉同时表示其最初期望是在2022年发射货运飞船去火星,然后在2024年执行载人计划。整个计划包含了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以及用于支持火箭快速发射、复用的地面基础设施,太空叉还会研发可以在近地轨道进行在轨加注燃料的技术。作为超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的近地轨道运力将不低于100,000千克(220,000磅)。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这一概念名称的演变顺序为:超重型运载火箭概念(BFR)2005年至火星殖民运输器(MCT)2013年,至行星际运输系统(ITS)2016年,至大猎鹰火箭(BFR)2017年,至星舰(Starship)2018年。。。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如今,太空叉正在采用不锈钢来建造用于测试的一系列星舰原型,因为不锈钢的廉价与加工的便捷性,原型的建造变得十分迅速。太空叉希望为原型搭建专门的生产流水线,这使得太空叉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进行火箭测试并快速地从中发现问题,之后太空叉就可以针对该问题迅速地做出改进。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早在2005年,太空叉就将“BFR”作为计划中超重型火箭的名称,并称“BFR”的性能会“远远地超过Falcon系列火箭”。其目标为100吨(220,000磅)轨道运力。从2013年年中开始,太空叉将整个任务和火箭统称为火星殖民运输器。当2016年9月12米直径设计亮相时,太空叉就将整个系统称为行星际运输系统(ITS),并将运载火箭本身称为ITS运载火箭。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7年9月,太空叉公布了9米直径的新设计,该火箭改名为“BFR”。伊隆·马斯科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正在寻找正式的名称,但代称目前是BFR。” 太空叉总裁格温·肖特维尔随后表示BFR的全称是“Big Falcon Rocket”。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然而,伊隆·马斯科过去曾解释说,关于BFR的命名,他是从游戏《毁灭战士》中的BFG武器中汲取的灵感。 因为BFG武器在《毁灭战士3》中的名称是Big Fncking Gun,所以BFR偶尔也被媒体称为“Big Fncking Rocket”。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火箭的第二级是一艘可独立飞行的宇宙飞船,2017 - 2018年间,第二级被称为“BFS”(Big Falcon Ship)。第一级助推器被称为“BFB”(Big Falcon Booster)。

2018年11月,在一场发布会上,第二级宇宙飞船改名为星舰(Starship),第一级助推器被命名为超级重型(Superheavy),而整个火箭的名字也为星舰。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马斯科表示,太空叉之前已经展示了即将推出的超重型火箭助推器的概念,并与其星舰飞船配套使用,未来可以支持星舰向月球和火星的发射,更可以进行超音速地球旅行,而这将使人类长途飞行的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鉴于这个高达120米的火箭是个“巨无霸”,它的海上平台也将是巨型的。预计“浮动太空港”最少有300米长100米宽,重量在数万吨甚至数十万吨,其面积比“猎鹰九”号著名的海上无人回收平台要大10倍以上。与此同时,星舰的海上回收平台还将配备150米高的庞大发射服务塔,几乎相当于建造一幢摩天大楼。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星舰飞船和超级重型火箭的主要开发目的,是帮助太空叉和马斯科实现将人类运送到火星的目标,进而对包括月球在内的星际目的地殖民,从而“使人类成为星际物种”。每日电讯报文章表示,尽管这些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但太空叉公司使用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因此,这一成果将更有意义。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这一海上发射平台同时也可以支持地球上“点对点”超音速旅行,即地球内的洲际发射。这并不是马斯科刚萌生的念头,早在2017年的一次声明中就有这样的表示:星舰的运输可以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从地球上任何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据群众介绍,这一概念仅包含渲染图,目前仍不知道该计划是如何进行以及从何处发射。现在太空叉带着它的奇思妙想走来了。这回它带来的是浮动太空港,未来太空港可以支持星舰向月球和火星的发射,还可以进行超音速地球旅行。太空叉执着于让人类成为“星际物种”,想出各种方法让人类实现高速旅行。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当然,目前太空港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从想法提出,到造出原型,再到试验成功,还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不过,谁也不能断言说这就不可能。毕竟,过去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那些以为疯狂的念头,有时候孕育着另一个未来。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太空叉在2012年便开始开发ITS。同年3月份,新闻报道声称猛禽火箭发动机上面级已经开始研发,但当时太空叉没有公布任何细节。 2012年10月,马斯科公开表示他制定了第二个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的计划,该系统的运载能力将远远超过猎鹰9号运载火箭与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届时太空叉将花费数十亿美元进行新火箭的开发。但他表示,太空叉在2013年之前不会公开谈论有关它的信息。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3年6月,马斯科表示他打算在“火星殖民运输器”定期飞行之前推迟对太空叉的首次公开募股。

2014年8月,有媒体消息人士推测,太空叉超重型运载火箭的最早试飞最早可能会在2020年进行,以便在太空轨道飞行条件下对发动机进行全面测试。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5年初,马斯科表示他希望在2015年底发布有关火星殖民运输系统“全新架构”的细节。马斯科的这些计划最终因为一次太空叉的发射意外被推迟,而太空叉公司直到2015年十二月下旬才恢复发射。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6年9月,马斯科公布了一项太空叉的设计概念,该概念为一款直径12米(39英尺)的大型运输火箭:ITS运载火箭。ITS运载火箭将会专门用于行星际运输。同时马斯科还讨论了太空叉火星运输任务的整体细节。这其中包括ITS运载火箭的一部分数据(核心直径,火箭结构材料,发动机的数量和类型,推力,货物和乘客有效载荷能力),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在轨推进剂 - 油轮补充装置,运输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火星侧与地球侧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了完成火星运输任务,太空叉需要建造一组共三架飞行器。

构成2016 ITS运载火箭概念的三种不同的火箭是:ITS助推器,运载火箭的第一级;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ITS宇宙飞船,一个用于长期居住/载货的太空飞船,作为火箭的第二级;

ITS油轮,另一个第二级,设计用于携带更多推进剂,为太空中的其他ITS火箭加油。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该演讲也提出了更大的愿景,希望其他感兴趣的各方(无论是公司,个人还是晸府)能够利用太空叉所希望建立的,新的,成本低得多的运输基础设施,以便在火星上实现可持续的人类文明。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7年7月,马斯科表示ITS的设计已经“改进了很多”。改进后的设计使该系统对大量的地球轨道和顺式发射更为有利,这样系统可以通过近地空间区域的航天经济活动来收回成本。

2017年9月,在国际宇航大会第68届大会上,太空叉公布了最新的火箭设计。马斯科在大会上说:“我们正在寻找正式的名称,但目前代称是BFR。” ,采用甲烷分级燃烧火箭发动机技术,最初会用于地球轨道和地月飞行环境,将来也可用于飞往火星的任务。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太空叉于2017年修订的设计是一种直径为9米(30英尺)的碳复合材料技术火箭,它的后端包括一个小三角翼,其中一个是用于控制俯仰和滚转的分瓣。其三角翼和分裂襟翼能够扩大飞行包线,以使飞船能够在各种大气密度(无,薄或重的大气层)中降落,并可供各种有效载荷(小型,重型或无载荷)放置在飞船的鼻锥里。该火箭的第二级有三种版本:BFS货运,BFS油轮和BFS载人。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货物版本将用于发射卫星到低地球轨道 - 提供“比以前更为量大的撒土豆行为” - 还能运输货物到达月球和火星。在高椭圆形地球轨道上重新加油后,宇宙飞船的设计将使其能够一次性登陆月球并返回地球而无需再次加油。

此外,BFR系统在理论上被证明能够以快速地对地的方式运载乘客或货物,并在90分钟内将其有效载荷运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截至2017年9月,猛禽火箭发动机已经过42次主发动机测试,共计有1200秒的测试点火时间。测试发动机在 20MPa(200bar; 2,900psi)压力下运行,而飞行发动机的室压目标则是25 MPa(250 bar; 3,600 psi),太空叉预计在后续迭代中让发动机达到30 MPa的室压(300 bar; 4,400 psi)。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7年11月,太空叉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表示,大约一半的BFR开发工作都集中在猛禽火箭发动机上。

2017年太空叉的目标是在2022年将前两个货运载荷送到火星,这两个货运载荷的目标是“确认水资源并识别危险”,同时为未来的航班安装“电力,采矿和生命支持基础设施”。其次是2024年的四艘船,包括两艘载有人员的BFR太空船与两艘装有货物的船,两艘货运飞船将带去额外的设备和用品,其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推进剂生产厂。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到2018年初,太空叉已在洛杉矶港开始建造一座新的永久性生产设施,用于制造其直径9米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箭体。2018年3月,第一艘船的制造工作正在港口的一个临时设施中进行,而第一次亚轨道试飞计划将不早于2019年。该公司继续公开表明其最初的理想目标是在2022年就能执行BFR去往火星的载货任务,随后是2024年飞往火星的首次载人任务,这符合2017年末提到的时间表。

早在2015年,太空叉就一直在寻找制造设施的地点,以供建造大型火箭,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罗里达州进行实地调查。截至2017年9月,太空叉已经开始制造运载火箭的部件。“我们已经订购了用来制作储料罐的工具,该设施正在建设中,我们将在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建造第一个原型。”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在2018年3月,太空叉宣布将在2018 - 2019年在洛杉矶港海滨大道建造的新工厂生产下一代9米直径(30英尺)的运载火箭和太空船。太空叉租用了18英亩的土地10年,可以进行多次更新,并将利用该场地来制造箭体,在海上着陆后复查箭体,以及对助推器和宇宙飞船进行翻新。


新工厂分别在2018年4月和5月份由海港事务委员会与洛杉矶市议会通过最终监管批准。那时,大约已有40名太空叉员工正在设计和建造BFR。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目预计将有700个技术职位。洛杉矶的临时设施是一个203500平方英尺(18910平方米)的建筑物,大约有105英尺(32米)高。 完全组装的运载火箭预计将通过驳船运输,通过巴拿马运河,运往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进行发射。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8年8月,米国军方首次公开讨论了使用BFR的兴趣。米国空军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人,对BFR在30分钟内点对点地将150吨载荷投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能力十分感兴趣。他们预计这类大型运输能力“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拥有”。

在2018年9月宣布的2023年月球环游任务计划中 - 一架名为#dearMoon 私人环游任务的星舰展示了第二级和星舰的新设计概念,其中有三个后鳍和两个前鸭鳍,用于大气进入,取代了在一年前显示的三角翼和分裂襟翼设计。修订后的BFR设计在第二级使用了七个相同尺寸的猛禽发动机; 与第一级使用的发动机型号相同。第二级设计在船头附近有两个小的驱动式鸭鳍,在底部有三个大鳍,其中两个将启动,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所有三个都用作着陆腿。此外,太空叉还在本月下半月表示他们“不再计划为Falcon 9升级可重复使用的第二级”。 BFR运载火箭的两个主要部分在11月份被赋予描述性名称:第二级/上面级的Starship和第一级/助推级的“Super Heavy”,马斯科指出“建造Super Heavy是为了远离地球的深重力井”(在其他行星或卫星可以不用第一级。)“

2018年12月,在开始建造第一个碳复合材料测试部件九个月后,马斯科宣布将采取“违反直觉的新设计思路”:太空叉主要用于制造火箭结构和推进剂罐的材料将是“相当重的......但非常坚固”的金属。这随后被证明是不锈钢。

继马斯科个人去到博卡奇卡的太空叉南得克萨斯州发射场后,马斯科便透露,第一个星舰试验品“星斗”已经建造了几个星期。正如先前所想,星斗将由300系列不锈钢而非碳复合材料制成。根据马斯科的说法,使用不锈钢的原因是“不锈钢明显便宜,而且建造起来很快。它并不是最轻的,但它实际上是最轻的。如果你看一下高品质的属性不锈钢,不明显的是,在低温下,不锈钢的强度提高了50%。“300系列不锈钢的高熔点仍然意味着星舰的背风侧在重返大气层时不需要绝缘陶瓦,而更热的迎风面将可以使用更少的绝缘陶瓦以隔绝热量。

星斗将用于火箭原型测试与开发着陆/低空/低速控制算法。测试火箭只会安装三台猛禽火箭发动机,飞行高度不超过5公里,预计最初飞行时间不会早于2019年上半年。

到2019年3月,太空叉已经取消了他们从Ascent Aerospace购买的数百万美元的碳复合材料生产工具,放弃了所有在洛杉矶港的生产计划,并关闭了复合材料制造厂。

Super Heavy原型建造原本计划在2019年第二季度之前开始。第一批建造的Super Heavy助推器的发动机会少于全尺寸型的28台猛禽火箭发动机,这仅仅是因为早期试飞不需要那么多发动机,而且此举会减少在早期试飞中发生助推器故障时太空叉的损失。

太空叉下一代运载火箭设计结合了几种元素,根据马斯科的说法,这些元素将使长时间超越地球轨道(BEO)的太空飞行成为可能。太空叉预测该设计可以降低发射成本。它还将服务于传统近地轨道市场的所有可用任务。这使太空叉将其大部分开发资源集中在下一代运载火箭上。

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将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助推器级,名为Super Heavy,以及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第二级,带有一个集成的有效载荷部分,名为Starship。

将运载火箭的第二级与长时间宇宙飞船相结合将是一种独特的太空任务结构。这种架构取决于轨道加油的成功与否。

运载火箭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阶段都被设计成完全可重复使用,助推器返回降落在发射架旁,而第二级/太空船也将有能力返回到发射架附近。两者都将使用太空叉早期开发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技术。

第一级:Super Heavy(超级重型):Super Heavy(超级重型) 是太空叉下一代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助推器,长70米(230英尺),直径9米(30英尺),预计总升空质量为3,530,000千克( 7,780,000磅)它由不锈钢罐和支撑结构构成,使用 过冷液态甲烷和液氧(CH4 / LOX)推进剂,由28个Raptor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总共提供72 MN(16,000,000 lbf)起飞推力。

它将拥有4个着陆腿和4个栅格翼。助推器预计会返回到陆地回收平台。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第二级/宇宙飞船:Starship(星舰),星舰 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也可作为运载火箭第二级,具有集成的有效载荷部分。Starship至少会有以下变种:

宇宙飞船:这是一种大型的,可供人员长时间驻留的航天器,能够在地球上的点对点目的地、近地轨道或行星际目的地之间往返运送乘客与其附带的少量货物。

油轮:这种油轮的全部空间都将用于携带燃料,以便为轨道上的宇宙飞船进行在轨加注。

卫星运载航天器:具有大型可打开式整流罩的航天器,可在太空中开放,以便于将航天器放入轨道,或回收航天器和太空碎片。

人类着陆系统:2020年4月30日,航空航天局选择了太空叉参与其阿尔忒弥斯计划,太空叉将会为航空航天局建造一款可重复使用的月球着陆器。计划中的着陆器将会是Starship的简化版,仅用于在月球表面和LOP-G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货物。此版本的星舰因为只需往返月球轨道与月面,因此不需要安装大气重返大气层所需的襟翼和隔热盾。为了不扬起月尘,着陆发动机将安装在星舰的上半部分,此版本的星舰将使用较小的发动机降落。

星舰的主要特征包括:设计使得该船可以垂直起落,使之能从地球轨道重返大气层返回到发射台附近,亦可进行地对地、点对点的亚轨道飞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空叉预计着陆可靠性最终能够达到“航空公司的级别”;

交会和对接操作将自动化;油轮与各种星舰变种之间的在轨推进剂转移;一艘Starship在在轨装载后能够将它的有效载荷运输到月球或火星。

星舰采用不锈钢结构和罐体结构,它的强度和质量比与早期的太空叉设计替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当或更好,在预期的温度范围内,可以承受从低温推进剂的低温到大气重返大气层的高温。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该航天器的大部分结构将采用不锈钢合金制造,该合金“已经过一种深冷处理,其金属是......冷成型 /加工生产低温处理钢......比传统的热轧钢更轻,更耐磨。“

针对大气折返的恶劣条件,热盾系统将使用黑色六角形隔热瓷砖以覆盖星舰的迎风面。

依据2017年的发布会所言,Starship将具有约1000m3(35,000立方英尺)的加压空间。这些空间可以分配为多达40个舱室,包括一个公共区域,中央存储器,厨房,和一个太阳能火星任务的耀斑避难所。在2018年的改进设计中,星舰可以有12个未加压的货物集装箱总共88m3(3100立方英尺),但那些货物集装箱的设计空间也可能最终用于安排猛禽发动机的插槽。截至2019年,设计仍然在不断变化。

灵活的设计选择:能够修改Starship的引擎数量,或是去掉Starship的整流罩,鸭翼,后翅片,隔热罩和着陆腿 - 以优化质量比。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从2017年10月开始,BFR概念揭幕后的一个月,就有爱好者猜测火箭的飞行试验将从星舰的亚轨道跳跃开始,而初步的飞行测试最早会在2019年开始。到了2018年9月,第二级星舰的跳跃将在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附近的太空叉南德克萨斯发射场进行。 太空叉 于2018年11月向米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申请了一项实验无线电通信许可证,向米国联邦航空局申请了一项试验性许可证,以支持试飞计划,从许可上看,所有试飞都将保持在海拔5公里(16,000英尺)以下。 测试载具星舰和测试地点德克萨斯发射场都将在2018年底开始建造。

用于第一次试飞的星斗的主要结构,即是用于低空测试的星舰的缩减版本,它于2019 年1月10日建造完成。 1月的晚些时候,星斗遭遇了大风,大风损坏了鼻锥结构,而水塔结构和火箭支腿则保持了完整。随后太空叉表示他们不会再做一个鼻锥,因为低速飞行测试不会用到鼻锥。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20年3月起,太空叉将快速地建造与测试星舰的系列原型,而筒段的焊接会交由奥地利公司Fronuis进行。

太空叉计划建造原型至少到SN20。

测试时间轴:MK1(已损毁)与MK2(已废弃),2018年12月,MK1与MK2的建造已经开始,建造地点分别在德克萨斯州的博卡奇卡和佛罗里达州的可可海岸,计划中它们会用于高空和高速测试。这两个原型比Starhopper更高,它们的高度约为50 m,直径均为9 m,具有更厚的外壳以及曲线般的鼻锥截面。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2019年11月20日,在最大压力储罐测试期间,Mk1被部分摧毁,当时液氧储罐的焊接线破裂,将舱壁向上推了几米。上舱壁飞出并降落在离飞船一定距离的地方。没有有关在事故中发生人员受伤的报道。在关于测试事故的声明中,太空叉表示他们将在事件发生后退役Mk1和Mk2原型机,并将重点放在更接近飞行规格的Mk3和Mk4设计上。。。

SN14(建造中),2020年10月11日,开始建造。全箭的测试始于子系统级,与大多数运载火箭一样,采用火箭发动机部件测试,然后在地面测试设施中测试完整的火箭发动机。猛禽发动机的部件级测试于2014年5月开始,2016年9月首次进行全发动机测试。截至2017年9月,开发中的猛禽发动机在42个主要地面试验台上进行了共计1200秒的发动机点火测试,最长的测试为100秒。

2020年8月18日,猛禽发动机在测试中达到了330巴(Bar)的室压,这是世界上现有最高的燃烧室压力。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星舰预计将代替大部分的猎鹰9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以及龙飞船任务。

星舰可能可以适用于以下任务:地球轨道探索,在地月轨道之间的长期飞行任务,火星任务, 作为货船和载人太空船,

经济的太空远距离旅行: 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完成次轨道内点对点运输。 马斯科将其比喻为从地球到地球。

用于为星链计划组网而发射星链卫星,可重复使用的月球着陆器,在月球表面和LOP-G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货物。

在2023年载前泽友作和多位艺术家进行绕月之旅。。。

第4169回:星舰飞船超重载具,浮动太空港发回收


Jumbo Huang Notes: The SpaceX Starship system is a fully-reusable, two-stage-to-orbit, super heavy-lift launch vehicle under development by SpaceX since 2012, as a self-funded private spaceflight project.

The second stage — which is also referred to as "Starship" :16:20–16:48 — is being designed as a long-duration cargo, and eventually, passenger-carrying spacecraft. It is being used initially without any booster stage at all, as part of an extensive development program to prove out launch-and-landing and iterate on a variety of design detail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vehicle's atmospheric reentry. While the spacecraft is currently being tested on its own at suborbital altitudes during 2019–2020, it will later be used on orbital launches with an additional booster stage, the Super Heavy, where the spacecraft will serve as both the second stage on the two-stage-to-orbit launch vehicle and the in-space long-duration orbital spaceship.

Integrated system testing of a proof of concept for Starship began in March 2019, with the addition of a single Raptor rocket engine to a reduced-height prototype, nicknamed Starhopper – similar to Grasshopper, an equivalent prototype of the Falcon 9 reusable booster. Starhopper was used from April through August 2019 for static testing and low-altitude, low-velocity flight testing of vertical launches and landings in July and August 2019. More prototype Starships have been built and more are under construction as the iterative design goes through several iterations. All test articles have a 9 m (30 ft)-diameter stainless steel hull.

SpaceX could potentially launch commercial payloads using Starship no earlier than 2021. In April 2020, NASA selected a modified crew-rated Starship system as one of three potential lunar landing system design concepts to receive funding for a 10-month long initial design phase for the NASA Artemis program.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第4170回:行星采矿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