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湄窖是老貴州濃香的一大代表,今天來梳理一下

品鑑老貴州濃香酒,都會嘗試老湄窖酒,一方面其價格不貴,也容易買到;另一方面,當時的許多貴州濃香風格與湄窖酒相似;再一方面,湄窖和安酒屬於貴州唯二獲得中國優質酒稱號的白酒,從影響力來看,老湄窖在貴州濃香酒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湄窖酒產自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酒廠成立於1952年,早期酒廠主產小曲糖化、大麴發酵的窖酒(現在應該屬於兼香酒),到了70年代初逐漸改釀濃香型白酒。1989年的第五次評酒會上,貴州湄窖和安酒一道,獲得中國優質酒稱號,也是貴州省境內,獲得白酒領域最高獎項的濃香酒。


老湄窖是老貴州濃香的一大代表,今天來梳理一下


說到湄窖酒,我喝過其多款產品,八十年代的湄窖和九十年代的風格不同,但都是濃中帶醬的特點,而現在的湄窖,沒有醬味,是一種很純正的濃香特點。


我喝過的最早湄窖是19880119批次55°的酒,但此酒略微跑酒,酒精度應該沒有55°。倒酒聞香,此酒有突出的曲香,其曲香帶點塑料和乾紅棗的味道,跟現在潭酒的曲香有一點點相似。除此之外,窖香、糟香、醇香、陳香、果香協調其中,整個香氣個性強烈;入口品鑑,此酒入口醇和、偏甜酸,入口陳曲香飽滿,酒到中段香味弱化,尾段收口乾淨,但回口略微偏酸。整體此酒因為跑酒,風味有所散失,主要在於酒體的平衡度和飽滿度表現不好,酸味有點出頭,尤其在尾段上面。風味上,此酒很明顯是中溫曲和高溫曲混釀的酒,因此酒體有突出的曲香,而這也導致酒體酸度偏高,一旦跑酒,酒體則偏酸。


相比之下,90年代湄窖的醬味則更純一些。說到90年代的湄窖酒,我喝過多個批次的,個人建議還是喝93年以後的湄窖酒。91、92年的許多55°湄窖酒,不知為何部分酒中有突出的樟腦味,尤其是91年下半年的酒,對於這種味道,應該是曲沒有踩好帶來的。相比之下,93年的湄窖酒基本沒有這種味道,對於這種味道,可能是酒廠調整工藝過程的各種嘗試所帶來的味道,其實對於這一現象,許多酒廠都出過。


老湄窖是老貴州濃香的一大代表,今天來梳理一下


我的93年湄窖是酒友圈野哥給我寄的樣品,此酒是55°的酒。倒酒聞香,此酒香氣醬香、窖香、糟香、糧香、果香的複合香;入口品鑑,此酒入口醇和、連綿,酒體甜中帶窖泥味、醬味和一絲酸味,到了中後段,酒體的回甜之感開始突出,而這又增加了愉悅之感。風味上,此酒是窖香、醬香、糧香和糟香的複合味道,香味不算豐富,但個性突出。整體此酒相比80年代湄窖酒醬香特點更加突出,其雖標濃香酒,但更似兼香酒。如果說80年代湄窖酒的醬味主要表現在高溫曲香,那麼90年代的湄窖酒則有較為純正的醬味,這可能是其制曲、堆積和入窖發酵溫度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相比老湄窖,現在的湄窖酒完全沒有醬味。新的湄窖我喝過湄窖榮耀15年,此酒記得是2014年批次52°的酒。倒酒聞香,此酒窖香、糟香突出,除此之外,其他香味表現很弱,而這也讓其窖香和糟香表現出一種突兀的感覺,因此整體香氣不夠舒適、細膩;入口品鑑,此酒入口甜柔但有些單薄,酒體醇度不夠,連綿度不夠,前段窖糟香突出,中段風味弱化,中後段風味收得很快,整體有頭重腳輕感。總的來說,此酒檔次完全不如老湄窖,品質一般,風格屬瀘州濃香,與老湄窖完全不同。


老湄窖是老貴州濃香的一大代表,今天來梳理一下


總的來說,80年代、90年代和現在的湄窖酒風格都不相同,現在的湄窖酒屬瀘州路數;90年代的湄窖雖然標的是濃香酒,但風味上卻是濃醬協調的兼香酒,這種特點,只有貴州酒有,其他地方我還真沒碰到。老兼香白雲邊、郎泉酒與之風格相似,但這兩款兼香的醬味更重,濃香味較弱;80年代湄窖有點類似兼香西陵特曲的感覺,畢竟兩者都用高溫曲並低溫入濃香窖池發酵,當然細細對比西陵特曲的醬味還是更加突出一些。說到80年代的湄窖酒,我曾覺得其風格與同時期的宜賓和五糧液濃香酒相似,後來當我入手了80年代五糧液酒以後,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80年代的五糧液酒,雖然有類似高溫曲的香氣,但香氣卻是窖香為主,糧曲糟果香為輔的複合香展現,而80年代的湄窖酒,曲香過重,其成為了香氣的主體,壓制了其他香的呈現,而這也是80年代湄窖和80年代五糧液風格最大的區別。最後,關於我對老湄窖酒的品質理解,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麼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