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關係的模式源於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關係的模式源於各自的原生家庭

整理:菜園子

ID:zhizhiwenshi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當然也會影響他的婚姻關係。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被撫養成長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或爺爺(外公)奶奶(外婆)組成。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對我們影響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系統。

心理學研究發現: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最初場所。當我們一出生,我們就開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統成員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夫妻關係、教養方式等,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再加上上千年傳統家庭觀念和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從物質到心理上都非常依戀原生家庭,四世同堂長幼有序都是傳統中國人崇尚的家庭境界。因此當我們逐漸長大,有一天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時,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進入新家庭,影響到新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夫妻感情。

很多看似夫妻的問題,實質不是夫妻問題,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帶來的心理成長問題;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現在要加倍得到過去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係中最常浮現。

 成為一種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培養管理情緒的能力,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人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

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的成長曆程的。例如:家中排行。成長背景內在誓言(也可以說是成長經驗中的座右銘,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種理念,成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成長背景無形中灌輸我們很多信念,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斷影響著我們可以說,原生家庭也是影響我們最早,持續力也最久的環境及系統。

夫妻關係的模式源於各自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夫妻關係的影響

據調查顯示,個性價值觀不同,是導致離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諧。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人的個性價值觀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別是我們中國人。

婚姻不是男女雙方兩個人的事,一樁婚姻揹負著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對婚姻這兩字的解釋,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則是指女方家庭。

王海瓴的小說新結婚時代在這方面就有生動的描寫,顧小西和何建國城鄉結合的婚姻衝突就是在兩個家庭的影響下升級,成功地演繹了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巨大影響。

 對父母婚姻模式的繼承性

小說中何建國的原生家庭中,父親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說了算,母親對父親俯首聽命。因此,何建國雖受過高等教育,他的原生情結卻是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圍繞著自己轉,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恰巧他遇到的那位女性顧小西,是來自父親照顧母親的家庭,因此,顧小西不會認同丈夫的“一切由男人說了算”的想法。顧小西對家庭的影響力使丈夫的權力與權威受到了挑戰,一有機會他就會使用從父親那兒習得的強勢行為。

夫妻關係的模式源於各自的原生家庭

 對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性

如一位女兒從小看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很強的處事能力,在生活中處處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長大後,可能就會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強勢的男人,在她的頭腦中,父親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無論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因此,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結,會在成長後在夫妻相處中不受意識控制地重複出現,從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內化了父母的行為方式,以致婚姻中關係中夫妻雙方的行為認知情緒等也起了連鎖反應,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意想不到的時刻,以超凡的強度,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們是在與自己的配偶相處,其實是不斷重新經歷自己過去與父母的關係婚姻關係,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原生家庭與夫妻關係解決對策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關係模式、家庭規則方面自然不同,兩個來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帶著各自家庭的影子組成新的家庭,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也處理不好這種差異的話,上演的不是兩敗俱傷,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劇。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就在不知不覺間複製著前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代代相襲,進入無法掙脫的死循環:

這就需要我們將潛意識主宰狀態轉成意識主宰狀態,瞭解過去帶來的影響,並學會如何從原生情結中剝離出來。

夫妻關係的模式源於各自的原生家庭

01 心靈回溯在婚姻中成長

心靈回溯即當事人由當前人際關係引發的強烈情緒深入意識,探討過激的情緒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

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是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原生情結有關。夫妻雙方可以藉著原生情結被引發的機會,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靈迴游,瞭解自己在成長曆程中曾發生的事。學習用現在的較為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檢視探尋自己和對方性格形成的源頭,走出父母婚姻的陰影,幫助彼此成長,在成長中重建美好和諧的婚姻關係。

因此,認識彼此內在心理狀態,也是解決衝突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

特別指出,心靈回溯是相當情緒化的過程,有些人甚至會暫時產生心理退化(regress)的現象,重新經歷兒時的傷痛,陷入強烈的情緒當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處身處何時(在過去某段對日或是現在)。

在你深入探索心靈脆弱的部分時,任何批評論斷越界(crossover),或對你所吐露的心事做種種負面臆測與闡釋,都可能使你再度受傷所以,身旁最好有人關心你支持你,懂得細心傾聽,給你安全感。

雖然,心靈回溯可以在一個人獨處時自行運用,不過,身邊若有安全的人來幫助我們一步步經歷上述過程,將會更有效果。

02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雙方各自會從自己生長的家庭裡帶來不同的規則如何把兩個家庭版本的規則變成一個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課。

分析各自原生家庭裡的種種陷阱,利用好擁有的資源,制定出一個我行我素他邊走邊退的雙邊協議,最後成功實施雙方達成的協議。

03 覺察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

對大多數人而言,有著某些特別敏感一觸即發人際殺傷力特強的痛點,這些痛點"往往最容易被親近的人引爆許多人在外面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但一回到家就會大發雷霆。

日常生活中,每當自己對某些事或情境產生超乎尋常的情緒反應時,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別強烈,又一再出現的情緒,很可能背後掩藏著原生家庭裡的原生情結。

夫妻關係的模式源於各自的原生家庭

04 分清此刻和過去的界限

一種強烈情緒宣洩出來後,要留意哪些是針對現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題發揮的,屬於過去的不要把屬於過去對父母的情緒摻雜進來,投射併發洩在丈夫(妻子)身上,令對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

在過去和現在的情緒之間設一道防火牆,不讓過去的情結繼續糾纏在現在的婚姻裡。

05 找出新的應對模式

與所有的社會系統一樣,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價值感、安全感、成就感、親密感等等。我們的小家庭缺什麼補什麼,多什麼去什麼丈夫自己僅有的那點價值感成就感還不夠,還需要妻子的欣賞,妻子就給他一點,這可事半功倍的機會丈夫想成為決策者,就送他點權力他想成為父親那樣的權威者,就多給他點面子這些招式省心省力還低成本,不妨試試。

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如果你瞭解彼此的原生家庭,瞭解了對方愛的表達方式,你就不會有受傷的感覺當你沒有感受到愛的時候,並不代表愛不在身邊,因為,每一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當你受傷的時候,並不代表別人故意傷害你因此,一個智慧的人要清楚自己的需求,也清楚對方的需求,給對方想要的,這樣的婚姻會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