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三濁”一身輕

中醫認為,女人易有“三濁”,即濁氣、濁水以及濁物,如果體內這些不能及時排出,不僅影響健康,還使女人們容顏易老。怎樣排濁防容顏衰老呢?可通過按摩的方法。

女人“三濁”

1.濁水

就是我們體內的溼濁。老愛吐痰的人,就是因為體內濁水太多。濁水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它若竄到腿上,就是水腫;若跑到皮膚表面,就成了溼疹;若上到頭部就導致暈眩症。因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天天8杯水,體內溼氣重的人一定要少喝水,因為水喝進去而沒有代謝出去,只能存在體內加重溼濁,使人越來越難受。

2.濁氣

濁氣指我們所放出的屁。濁氣若處於身體中未及時排出,上竄下走,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危害。濁氣堵在心窩處人就會覺得胸口堵悶,心裡憋得慌,走到腦袋處就會覺得頭暈眼花,竄到胃部就會胃脹胃痛,噁心嘔吐。

3.濁物

一定要注意按時排便,保持體內排毒系統的暢通。

體內產生“毒素”的原因

1.生氣傷肝

女人愛生氣。中醫認為,肝主怒,人生氣的時候就會傷害到肝臟,肝臟一旦受到傷害,心臟血液就得不到充足供給,心臟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主宰,心臟若出現供血不足,就會指揮失靈,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到傷害。肝臟被傷後,解毒功能會大大降低,這樣就會增加體內毒素的堆積,而肝臟分泌不出足夠的膽汁後,體內的髒東西就會排不出去,新鮮的營養進不來,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皮膚自然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2.心中有結

心中有結,不僅影響健康,還易使女人變老。現代社會上,女性既要在社會有一席之地和經濟獨立,又要照顧老公和孩子,還要面對生活中各種糾紛和瑣碎事情,壓力比較大,生活不如意的地方也非常之多,想不通的問題也就很多,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又一個心結,這個時候如果不懂得排遣,身體內部的氣血和精力會受到巨大的損耗,反應到面部就會造成膚色晦暗和斑點橫生等眾多皮膚問題。

3.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是女性朋友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其實這都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生氣造成的,常見的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胸悶,胸部兩側肋骨疼痛等問題,都是因為肝受到了不小的傷害,濁氣在體內日積月累得不到排洩而導致。

4.邪火

邪火是另外一個影響女性容顏及身體健康的原因。人體內可能會產生很多種邪火,如心火、肺火、胃火、肝火等,體現到臉上就是痘痘或暗瘡,體現在體內就是痔瘡。

排“三濁”的按摩方法

在晚上臨睡前,先把十個手指的指甲剪平,然後平躺著,放鬆,用手指肚從心窩這裡開始往下推,一直推到腹部。如果是比較胖的朋友,可以先敲打下腹部,感受下哪裡比較痛和酸脹,或者是哪裡有硬塊,這些地方就是三濁聚集的地方,需要用心去推開。如果有時間和條件的,可以早晚各推一次。

2.舒肝理氣的按摩方法

每日按揉印堂穴(額部,兩眉頭中間處)、膻中穴(兩胸正中)、太沖穴(足部,第一蹠骨間隙的凹陷處)各200下,早晚各按一次,可以起到很好的舒肝理氣作用,濁氣廢氣統統排出。

多管齊下除“三濁"

中里老師說:“人世間的疾病千奇百怪,常見病就有幾百種,而真正能說清病因的疾病卻寥寥無幾。怎麼辦呢?中醫裡有一句精華叫‘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產生疾病的本源,那麼不管它如何變化多端,如何紛繁複雜,皆是萬變不離其宗,盡在掌控之中。

那麼我們要治什麼呢?其實,我們要治的不是外來之物,而是內生之物。內生之物就是‘三濁’——濁氣、濁水、濁物。”

對於“三濁”,當然是除之而後快!

直接清除“三濁”的簡單小方法

1.取嚏法

通過打噴嚏將濁氣、寒氣排出體外;

2.推腹法

可將“三濁”快速通過放屁、排便的方式排出去;

3.刮痧和拔罐

可將血液中的濁物刮出來、拔出來。您可以定期(不要太頻繁,否則耗血氣)沿背部膀胱經刮痧或者拔罐。

有一次母親腰疼,可我不在身邊。考慮到她所在的城市連日下雨、天氣悶熱,腰痛應該是溼濁內盛導致的。我便囑她在膝窩下沿委中穴(腰背委中求)拔罐,同時在臀部到委中的膀胱經沿線按摩,連拔十天後,拔出不少黃濁水液,腰痛也完全消失。

“在臀下殷門穴至委中穴這段膀胱經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查看體內瘀積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徑,有兩條膀胱經在此經過。若聚毒難散,體內必生瘀積腫物;若此處常通,則癌症不生,惡疾難成。所以此處實安身立命之所,不可不知。”

4.瑜伽拜日式、“兩轉一甩”護心肺法、金雞獨立法、轉腳腕法不少形體導引的方法對整條經絡都有不錯的疏通作用,能活血化瘀,打通阻塞,從而幫助身體運走垃圾,這也是除三濁的捷徑。比如瑜伽拜日式、“兩轉一甩”護心肺法、金雞獨立法、轉腳腕法等等。

有的朋友練了會兒瑜伽,馬上放幾個響屁,感覺很舒服。這是因為拉伸導引的動作疏通了體內的經絡管道,部分瘀堵一下子散開了,濁氣終於找到順暢的通路,並通過放屁的方式排了出來,所以身體倍感輕鬆愜意。

5.引血下行的各種功法

這些方法很有助於三濁的外排。因為血氣下行再返回心臟,一下一上會途經腸道和膀胱,增加了“三濁”通過放屁、尿液和大便等方式排出體外的機會,所謂“濁血下來了,好血就上去了”,指的便是此意。不少網友反映推腹法和金雞獨立法都有助於排氣(放屁),也是這個緣故。

從源頭上減少“三濁”的方法

1.調理好脾胃

脾胃好,食物可以轉化為營養,源源不斷地化生血氣,滋養身體。脾胃不好,食物消化不充分,反而成了濁氣、濁水的源泉,毒害身體,汙染各個臟器。可見,健脾胃是解決三濁問題的“要穴”。

推腹法,在中脘、胃經上的足三里等處拔罐(虛寒者溫灸此兩穴更適宜),敲打胃經沿線穴位,按摩脾經等都能健脾。還可以通過食療來調和脾胃,如小米粥、牛肉湯、冰糖大棗粥等。此外,您還可以根據體質選擇健脾胃、養氣血的中成藥,諸如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丸等。

2.清除“三濁”中容易被忽視的來源——不良情緒

大家都知道,我們呼吸時吸入的是氧氣,呼出的是廢氣。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心情放鬆、內心平和時,呼吸也是平緩溫和的;當我們暴躁發怒或內心波濤洶湧時,就會不由自主的喘粗氣,肺功能不好的人會感覺氣不夠用或咳嗽,甚至發生哮喘。這說明激烈的情緒使身體加劇消耗資源,大幅提高了氧氣需求量和廢氣排放量,那些未及時排出的廢氣以及消耗資源所產生的廢物,便滯留體內,成為三濁。

另一方面,強烈的情緒波動會打亂體內氣血正常的升降運行,像河水氾濫一樣產生逆亂,這就是中醫所謂的“氣機紊亂”。

呼吸和人的情緒是一體兩面、相互影響的關係,道家叫做“心息相依”。心念急則呼吸急,心念清淨則呼吸微細。平常人思維最少的時刻是深度睡眠狀態,有寶寶的家長可以觀察一下,熟睡中的寶寶呼吸是非常微細的,幾乎感覺不到。

用腹部吸氣,呼吸自然就會綿長,心念趨於清靜,不良情緒干擾也因此減少。古人極其重視用呼吸來調節心境,無論是佛家的調息、道家的吐納,還是瑜伽的呼吸術,都是著眼於此。《黃帝內經》指出:長壽者的標誌之一便是“呼吸微徐”,而不健康的標誌之一是“喘息暴疾(急)”。

減少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修身養性,說它是養生的起點,絕不為過。

也許您還記得孩提時天真無邪的笑容吧?那不只是來自我們純真幼小的心靈,還來自我們身體的純淨。《道德經》說,嬰兒整日啼哭嗓子也不會嘶啞。這是因為他們是純陽之體,少有陰濁且精純之氣充溢的緣故。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體內慢慢變得渾濁,“三濁”堆積,瘀塞不通,最後身心俱疲。為什麼不行動起來呢?從現在開始,在源頭處扼制減滅它,在下游疏洩清除它,誰說我們不能回到身心潤澤、神清氣爽的本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