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古文字都消失了,只有甲骨文,沿用到了今天

在联合国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相同内容的六种工作语言的版本中,汉语往往是最薄的。汉语语言有组织弹性实体和流块建构的特点,句法简洁、变化无穷,文体风格多姿多彩,语言表述言简意赅,在世界语林中独树一帜。

汉字是汉民族的祖先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创造的一种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体系之一。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汉字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超方言性;另一个优点是它的有理性,就是说它除了可以表示词的读音,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便于人们识别和记忆。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其他古老文字,早已失去了记录语言的功能而成为历史陈迹,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象形符号、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等,只有汉字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血脉不断,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切的源头又是何等的景象呢?

文字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文字发展史上,汉字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甲骨文属第一阶段。

也有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根据历年考古发现,甲骨文已知大约有5000个单字,与其他字体相比,甲骨文有以下几个特征:

1.笔画繁简不固定;

2.方向和位置不固定;

3.选用偏旁不固定。

甲骨文中一个字怎样去写,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并保留着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表明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由于这种文字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笔道都是直的,字形瘦长,线条细而硬,瘦且直,呈现瘦弱纤细的风格。

甲骨文是占卜者写刻的,有它的局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用许慎六书来检查,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互训,即义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甲骨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例如,简化:形体复杂的字日趋简单,笔画减少;形声化: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

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序位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种规律性、系统性的汉字不能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根据一般常识推断,最初的文字应该没有形成造字规律,只是不成系统的零散字例。

一些外国学者针对甲骨文的成熟评价说:“中国文字一出生似乎就是个青年。”参照世界其他语言,一种语言的成熟大概需要2000年的发展时间。那甲骨文之前的汉字又该是什么一种面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