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如故|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这两句话出自国学大师翟鸿燊的《大智慧》。

本意是万丈红尘,喝几杯酒扯扯淡也就一谈而过了;千秋大业,喝壶茶的功夫就能品评一番。

不过尔尔,不过尔尔!所以纷纷扰扰,雄心抱负,不如看淡放下。

历来中国文人墨客都有风雅间逸之好,或月下听琴,或竹下对弈,或品评书画,或吟诗作赋,或独酌对饮,或围坐品茗,故曰 “琴棋书画诗酒茶” 为文人七宝。

在这七样宝贝中,不消说,“琴棋书画诗”是作为“合格”文人的必备资质,而酒和茶就更是历朝历代文人的文化符号了,一个浓烈,一个清淡,一个让人“举杯销愁愁更愁”,一个则令人“两腋习习清风生”。

二者虽品性不同,但文化意味却是脉脉相通的,皆为文人所钟爱,皆为激发文人文思的妙饮。

纵然,酒令人昏沉,茶使人清醒,可中国的文化中要是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样,华夏文明就不会熠熠生辉了。

酒这玩意儿,可让古代的文人们High地不行,一个人独酌会感到High,成群结队地喝更是High到家了。

他们三五成群,时不时地雅集于溪山林薮,游猎宴饮,赋诗吟赏,曲水流觴,好不愜意!

也正因为有著相同的志趣与雅致,成就了历代文人的诗酒风流。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竟陵八友”等,无一不是透发著酒香与诗意的文人社团。

《小学课本》里的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茶能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美酒能醉人催诗兴,佳茗亦能醉人助诗性。

茶虽然没有像酒那样令人亢奋不已,但它的确也能令人文思泉涌,诗兴大发,而且它还有著酒所没有的品性,那就是茶能唤起禅心,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人杜耒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气氛靠酒,感悟在茶。

酒有酒令,茶有茶道。

茶的意象是冷静、清醒、淡泊、隐幽,其精神内涵是奉献、善良、礼让、中庸、谦和;酒的意象是热烈、迷狂、豪放、辛辣,其精神内涵是侠义、勇武、进攻、占有、麻醉。

明代文学家、著名茶人陈继儒总结说:“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

唐诗人皮日休写有《茶中杂咏》十首,不偏不倚,又写了《酒中十咏》。所以他能做到静如泰山、动如猛虎。曾入深山做隐士大隐于茶,也曾参加黄巢起义横戈跃马。

宋代诗人苏东坡,茶壶酒壶不离身,作品的风格大气磅礴、豪放奔腾与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并存。他做人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超逸,也有“小桥流水”的淡泊旷达。他从政坎坎坷坷,不减政治豪情,酒也;晚年谪居豁然恬淡,保持平常心,茶也。

大凡成功人士都善于做事、处世、待人,他们身上既有“茶味”也有“酒味”(或曰有猴气也有虎气)。

能入世也能出世,能淡泊也能张扬,能低调也能高调,能引而不发也能该出手时就出手。

秦始皇迷信武力图霸业,大肆张扬酒神的进攻精神,不思安民,不思守成,想传万世而不逮,二世而亡;

宋朝茶风弥漫,歌舞升平,举国上下无不尚茶安于享乐,对酒文化并不推崇,宋代的法律规定“夜聚饮酒而晓散者,坐死罪”,后金国的铁骑终是踏碎了宋徽宗的黄粱美梦。

汉唐两朝国力强盛,因为统治者的施政是“两手抓,双丰收”,一手捧茶壶,一手拿酒壶,时刻不忘文攻武卫、儒法兼用。

汉唐盛世绘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茶为阴而酒为阳,放眼世界,治国方法大体一样,若将其符号化不外乎是“茶、酒”二字。

一个民族要强大起来,“茶”与“酒”两个文化符号缺一不可。

这,大概就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本意吧!

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文总结自前人,多为编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