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尧的时代

作为帝喾之子,尧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氏村),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zhì),改封于唐地(今山西翼城)。由于尧在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同时期身居帝位的兄长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所以在尧二十岁时,尧代替挚成为天子,帝号尧 , 又因初封于唐地,便以唐为朝代号,后世称“唐尧虞舜”就是这样来的。

帝尧像

继位以后,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可说是开启了民间直言进谏之路。

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就祖织专门人员总结前人的经验,令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这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历法,奠定了我国农历的基础。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尧的晚年时代是上古大洪水时代,尧十分关切民间安危,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四岳推荐了鲧(gǔn)治理洪水,尧觉得鲧不仅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是个靠不住的人,但是鉴于四岳坚持,于是便让鯀治理水。结果治水九年,毫无效果。

尧最为后人乐道的事迹便是开创禅让制,帝位不传子而传贤,尧晚年经四岳推荐,得知舜孝行感动天下,后又将两女儿嫁给舜,各方考察后觉得舜值得托付,便将帝位禅让于舜。

禅让帝位于舜

禅让帝位二十八年后,尧去世,葬于谷林。尧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年少在母亲家里长大,直到十岁才到父亲帝喾身边,十三岁起便被封到异乡,二十岁执掌天下,一生用在建立历法,完善国家制度,晚年天下又爆发洪水,启用鯀治水又失败。禅让后归隐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