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百岁老太的“年轻”心得

如果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么武玉芝老人就是家里的一“大宝”。天气晴朗时,她最喜欢下楼遛弯儿,身穿红色的小外套,年前新染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见到人就笑,特别爱聊天。

小区的居民争相猜测她的年龄,“大娘得七十多岁了吧!”武玉芝听了就乐,“一下少说了三十岁!”原来,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今年已经101岁了。年过百岁,老人思路清晰,行动自如,别人夸她年轻,她乐得露出了牙花子,“脸都抽巴成核桃了,还年轻呢!”

57岁的小女儿崔淑珍说:“70多岁时,她的头发还是黑的;80多岁了,还能给家里做针线活;现在101岁了,除了耳朵有点背,也没什么毛病。说起以前的故事,她连地方、人名都记得清清楚楚。”

追忆:年轻时没有吃不了的苦

家里人口多,条件又不好,刚进门的武玉芝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忙得提溜转。她是天生的过日子高手,做衣服、纳鞋底、烧火做饭、养鸡养鸭、种植蔬菜……自从发现附近有一个煤矿,她每天早早起床,挑着2大篮蔬菜走8里地,去煤矿卖菜。“每天能卖出八九毛钱,那乐开花了!”

1958年,家里穷得吃不上饭,武玉芝也有办法。“带着家人找树皮,挖野菜,将苞米皮用热水煮化了,用洗衣板搓,沥干后也能填肚子。”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她没让一个孩子放弃读书。“我没上过学、不认字,读信写信都得求这个、求那个,所以我让他们都念书,不管读成什么样,我都供。”到如今,老人四世同堂,家里出了7名中专生、6名大学生、2名研究生。

秘诀:与水最亲、心宽让人

除此之外,老人还有一个“秘诀”:不生气。“年轻时家里老少一大帮,哪儿能没有磕磕绊绊,每次吵嘴了,我一听老人说得有理,就想咱们小辈做得不对,气就消了。孩子和同学打架,我的孩子有理,我也不去计较,三句两句话计较啥?”

老人的小女儿崔淑珍说:“我妈还有一个爱好,见人就打招呼,特别愿意聊天,年龄一大更是如此。看过小品《粮票的故事》吗,过去的旧事,就是我家的‘粮票故事’,她能说完一遍再来一遍,每次一说就高兴!”

感慨:到了黑龙江,才过上好日子

儿女们慢慢长大、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武玉芝说,她记忆中的好日子,是到了黑龙江才开始的。“我们原本住在辽宁,四十多岁时,带着女儿去黑龙江走亲戚。那一天,实在太饿了,我给女儿买了2个馒头,2两粮票一个馒头。”

老人说:“我现在还记得,女儿吃了一个说饱了,我第一次吃到了馒头。那馒头,这个香啊,太好吃了。当时我就想,等哪天我发财了,就吃馒头!结果后来生活好了,大米白面不断,馒头天天吃不香了!”

1979年,为了投奔大儿子,老人带着三个女儿从辽宁来到了大庆,从此在黑龙江扎根。孩子们个个孝顺,从那以后,她尝到了生活的“甜”味儿。“每天不用干活,没事儿就看电视,或者下楼遛个弯,来到黑龙江,开始享福了!”

81岁那年,想到老人还没出去旅游过,家人给她报了一个旅游团。小女儿说:“刚开始不要她,觉得她年龄大,结果我们带着我妈‘展示’了一圈,人家一看,身体真好,同意了!”出门13天,武玉芝玩得很开心:“坐了火车,还是软卧。”

开怀:身体特别棒,越活越年轻

崔淑珍说,母亲越活越年轻,像个老小孩一样。“我们经常逗嘴,比如她衣服总是一件套一件,要穿好多层。”听到女儿“打小报告”,老人立即反驳:“我这样穿合适,冷了我穿着,热了我就脱。”“还有不让她端饭,她总闲不住。”“我身体没问题,这也不算啥。”

(李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