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掌权后为何要摒弃汉初坚持了几十年的黄老治国之术呢

提起西汉的窦太后,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几年的电视剧中关于她的身影也是多有出现,其中有关于她是如何从一名小小的宫女然后一步步晋升为帝国的皇后、皇太后的,还有关于她是如何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和女儿的等等这些,其实窦太后还有一种身份鲜少被人提及,那就是她是西汉黄老思想无为而治的最后坚定支持者。为什么西汉初期,一直到汉武帝前期都一直坚持黄老之术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呢?汉武帝掌权后为何要摒弃这坚持了几十年的治国思想呢?

经过秦朝末年的动乱,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最终问鼎天下,建立大汉帝国。此时面对国家的破败局面,再想想秦朝秦始皇本以为能传万世的基业,没想到却传了两世而亡,这其中刑罚严苛,赋税过重就是百姓反抗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刘邦在一班有见地的大臣的建议下决定缓和多年来对立的阶级矛盾,与民休息。

此时黄老思想中的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的观念让刘邦觉得这种无为而治很符合当下的国家情形,于是黄老之术开始成为汉朝的治国方针,之后的汉惠帝、吕后以及以藩王入继大统的汉文帝也都把黄老之术作为国家的治国方针。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汉文帝的皇后此时还是窦皇后的窦猗房也深受这种治国方针的影响。

不过到了汉景帝时期,对于这种黄老之术的治国方针,汉景帝并没有像前几位帝王那样深信不疑,并且有些大臣也对此产生了怀疑。面对这些质疑,作为由一名经历过贫困生活到如今的治国的窦太后以及那个时代的经历者窦太后曾这样给大臣们说出过以下几点理由,首先汉朝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但毕竟根基尚浅,再加上刚经历过七国之乱这样的动乱,如若随便改变这种治国方针,很容易把几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其次北方匈奴强敌环绕,只有继续积蓄力量才能在以后合适的时间击败匈奴,因此窦太后要求汉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继续坚持黄老之术作为国家的治国方针。

作为最后一位无为而治的坚定支持者,窦太后的要求有其合理之处,但到了汉武帝初期,国力的强盛,对一位年轻气盛,想建立一番功业的汉武帝而言,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让他不喜,但碍于权利在其祖母窦太后手上,汉武帝也只能抗议抗议而已,因此晚年的窦太后既心酸又无奈。

也许无为而治真的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吧,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开始掌权,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上演,之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让儒家思想开始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汉朝也在汉武帝的带领下北击匈奴,南平百越,西收西域,迎来了汉朝的盛世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