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的一生,褒贬不一

首先简述一下朱棣的生平他是朱元璋庶出的一个儿子,排行老四,明朝建立后封燕王,主要是镇守中国北面边境,在长期与蒙古人的战斗中锻炼成为一个极其老练的军事家,前期或许对皇位有野心,但一直未有所表示,直至遇见了姚广孝(那时还是个和尚,法号道衍)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混蛋。这货见了我们的四皇子第一句话就是:我想给殿下送一顶白帽子。朱棣当时已是燕王,给王戴个白帽子不就是想保他做皇帝,朱棣不愧是做枭雄的潜质,一声不吭将这个不念经光想着坑人造反的和尚收入幕僚,我想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筹划造反了。太祖驾崩后,建文帝登基,这个少年皇帝本来是一位颇有仁爱之心的仁君,奈何太祖皇帝托孤的这些个大臣都是帮书呆子,上来就给他支招要削藩,这你让本就想带白帽子的朱棣情何以堪?不得已就反了,造反过程不表,最后拿下了南京,该杀的杀,该赏的赏,逼得建文帝落了个下落不明,就此当了皇帝。

燕王朱棣的政绩在政治,军事上都有表现。在政治上,他迁都北京,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传统;组建延续500年的政治机构内阁;编修永乐大典;修建承天门,也就是后来的天安门.;使郑和下西洋;给他的儿子朱高炽选了"三杨",这三位政治生命极其长久,竟延续了四届领导班子。在军事上,他率先使用了联合战法,简单说就是先用火枪轰,再上骑兵冲击,最后上步兵收割,这看似简单的战法是世界首创;两次御驾亲征,给北部边境换来了短期的和平,第一次几乎灭了鞑靼,第二次让瓦剌20年没抬起头来。

至于性格,他确实是一个典型的枭雄,在建文帝时期,他为了为造反争取时间,隐忍装疯,城府之深令人咋舌;造反后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既然已经是反贼,还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美其名曰靖难,攻破南京之日给足了建文帝时间让他自刎(结果这货一把火把皇宫给烧了,落了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切进城之前先去给老爹上了个坟,装逼的逼格之高,人所罕至;当了皇帝后,只因方孝孺不服,一怒之下诛其十族,创下我国历上为一次"灭十族"的壮举,反观投降他的解缙、杨荣,一个成了永乐大典的总纂官,一个成了内阁首辅,桃李满天下(当然后来解缙这货自己作死,再此不表),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发挥到极致;由于是造反出身,怕别人说三道四,重新启用了太祖一度废除了的著名特务机关锦衣卫,并设立更生猛更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东厂,由此看这厮早某种程度上还是很心虚的;勤于政事,但自己并不像他老爹那样是个工作狂,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成立了内阁来帮他一起处理政务,看出他并不是一个丝毫不肯放权的人;秉承他老子"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事做绝的原则"将他造反时给他帮了大忙的好基友、好兄弟宁王给弄到江西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继续当光杆司令,为正德年间的宁王叛乱埋下隐患;远征交趾(今越南),征鞑靼,征瓦剌,都是以直报怨,招惹我我就一板砖拍死你丫挺的的霸气态度。综上所述。这货随他老子,都是属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