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郭嘉?他们三个都比不上这一位,最终结局却郁郁而终

若说到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早死的郭嘉吧,而且在与的比较时,大家总会把郭嘉提出来,但是这更多的则是演义的影响和郭嘉死后曹操对郭嘉的缅怀所故。但事实上,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只有一个,就是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祖辈中多有名士,可称得上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天下大乱之后,他先去冀州,但是日后荀彧认为冀州的袁绍不能成就大事,便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他与曹操的相遇可说是堪比诸葛亮遇刘备那般,曹操在见到荀彧后称:“吾之子房也。”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荀彧的投奔绝对是曹操的幸运,因为荀彧不单是张良,他更象是萧何张良的结合体。

刘邦在提及汉初三杰时曾说:萧何之能为:“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张良之能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那荀彧呢?

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联合吕布在兖州起乱,兖州各处群起响应,这可以说是曹操起兵以来最大的危机,假若失去兖州这个大本营,曹操则无归路,这样的下场只怕比日后失去徐州的刘备好不了多少。正是荀彧在兖州主持大局,为曹操保住了兖州三城。曹操征伐多亲历亲为,每次出征为之留守后方的便是荀彧,调集粮草,稳定政局,处理军国大事。曹操每次征伐能屡屡胜之而不忧心其后,多因荀彧之故。其能便是萧何再世,也不过如此,日后诸葛亮为刘备也是做这些工作。

萧何之功,其中有一为推荐韩信这一千古名将,而荀彧为曹操举荐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个个都是良臣谋士,推荐的人才一个个都是名臣良将,这点诸葛亮都不如他。庞统和郭嘉就不用说了。但是荀彧还不仅如此。

曹操身边以谋士众多著称,出名的也不少,最出名的就是,但是即便如此,荀彧在其中也是绝对的第一谋臣,无人可及。

曹操在兖州与吕布对峙时,陶谦身亡,曹操一度想攻打徐州夺其地再回击吕布,这是很冒险的,一旦徐州打不下来,吕布从背后进攻,曹操就危险了,幸亏荀彧劝阻了他,并献计,曹操才决心集中兵力,先击败吕布。此荀彧献策其一功也。

汉献帝东归,荀彧又是力排众议,主张迎接汉献帝,曹操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在诸侯中占得一点主动,此荀彧献策其二功也。

袁绍与曹操为敌,袁绍势大,曹操阵营上下人心惶惶,荀彧提出四胜四败说,然后为曹操主持后方,稳定局势,鼓劲打气,最终迎来了官渡的大逆转。此荀彧其三功也。

此三大功可说为曹操奠定了大半天下,荀彧虽然通常不在曹操身边,但是所献的计策几乎每次都被曹操采用,每次都成功,可以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第一流的谋士,其他谋士都不能比。绝对是曹魏阵营中文臣第一人,但是荀彧的结局却很悲催。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建言曹操进爵国公,并备以九锡,以此事咨询荀彧。九锡乃是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但是这种礼仪实在是太高了,几乎不能为人臣所用,尤其是当年王莽篡位前便得九锡,九锡至此便成为了权臣篡位的前奏。曹操动九锡的脑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荀彧虽说为曹操手下,但是他同时也是汉朝廷的臣子,对此他出言劝阻。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的劝阻引起了曹操的不满,此年征孙权,荀彧不再留守后方,而是先以劳军名义至谯,顺势留荀彧于军中,而荀彧也没能回到许都,再寿春死去,一说忧愁成疾而死,一说因曹操送空盒至而饮药自杀。演义采取了第二种说法,三国志陈寿写的是第一种说法,反正两种死法都不是什么好下场。

而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就加九锡,晋封魏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