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我和你儿子如同父子,怎会下毒手?谋臣:死体面点就满足了

人是群体动物,个体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建功立业的人。身边都有一群非常给力的小伙伴,因为1+1往往能爆发出大于二的力量。

秦朝

从秦朝开始,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到清朝,封建帝制正式结束。在这长达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任何朝代的建立,都不是凭借一个人的努力而完成的。

比如朱元璋,崛起于微末,但是却打造出一个铁桶一般的大明江山。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在朱元璋最开始的时候,他收拢了一批对他极为重要的人,比如刘伯温,比如朱升。前者听起来可能比后者更让我们所熟知,我们对于刘伯温的印象是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但是对朱升却知之甚少。其实从个人能力来说,朱升还是要比刘伯温高一些的,因为他的技能极为特殊,他会看天象。

  公元1359年,朱元璋决定讨伐诸暨这时候,朱升就根据情况来算了一卦,他说讨伐诸暨的计划是可行的,而且也会成功,但是成功的那一天会破坏阴阳平衡,战后敌人不会善罢甘休,势必会组织军队进行反攻,所以更应该重视的是战后守卫,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场战争就非常顺利了。

朱元璋剧照

  后来在这场战争中也证实了朱升说的话,朱元璋大为惊奇,赞叹朱升真乃神人也。

在与陈友谅最后的决战中,朱升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他对朱元璋说,明日您将会除去争夺天下的最大敌手,此次战后,您的大业也就可以成功了。朱升说的没错,此战朱元璋彻底击垮陈友谅,离他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朱升其实也算是一名大儒,他在46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后来便在元朝担任一官半职,但是他眼见元朝政治腐朽,百姓流离失所,对元朝深感失望的他辞官回乡。

朱升雕像

其实他所谓的看天象,不过是自己对于局势的把握和掌控,实际上还是其观人识事之术炉火纯青。

朱升对朱元璋的帮助非常大,比如赫赫有名的刘伯温还是朱升推举到朱元璋手中的。元末战火遍地燃烧,朱元璋出身寒微,但是最后能够建立大明,靠的全是他这一帮浴血奋战的将士和运筹帷幄的文臣,而朱升在朱元璋的团体中居功至伟。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戮功臣,其实朱升在很早前就看到了这一点。就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没多久,朱升便要告老还乡,这让朱元璋非常困惑,明明到了享福的时候,却准备告退,这是为什么呢。

蓝玉案

朱元璋不舍得他离开,准备授予朱升爵位来挽留,但是朱升拒绝的很彻底,不仅自己不接受,还说自己的子孙也没有福气来享受。随后,朱升边哭边做出解释,说我儿子朱同对于您的忠心您丝毫不用怀疑,但是他不会很好的保护自己,我之所以不让他来辅佐您,是担心他有一天不得善终啊。

此话一说,朱元璋就不高兴了,说朱升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和朱升的感情就如同父子。但是朱升还是坚持说朱同肯定会死的,希望到时候朱元璋可以留朱同一个全尸,这样至少死的体面点。此话说的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昨天还一同建功立业的人,今天却执意要做最坏的打算,所以他不仅答应了朱升,并且给朱同赐了免死令,意思是我肯定不会杀他的。

朱元璋

事情的发展果然按照朱升的想法来,朱同因卷入一桩“蓝玉”案,被朱元璋赐死。当然,朱元璋也忘记了自己赐予朱同免死令一事,只是念及朱升功绩,让朱同留了一具全尸而已。

朱升临死前的预言也实现了,对于局势,他可谓是洞若观火,而且对于朱元璋的心性,他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能做到这一点,可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