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根本不认识什么苏妲己,武王伐纣能够胜利的真正原因是党争

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正式兴兵伐夏桀。双方在中原大地进行了一系列大型会战,商汤一鼓作气,击溃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无奈败走山东,但是商汤的部队战斗力太强,夏桀一路南逃至安徽,结果病死。

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召集众人参加“景亳之命”大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拥护,成为了天下霸主,建立了商朝。

自商汤以后,这个王朝的迁都工程就没有消停过,有的说迁都八次,有的说迁都五次,但归根结底,迁都多少次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懂殷商为什么要频繁迁都。

历史上关于殷商频迁的说法众说纷纭,有说避黄河水患的,有说避祸求福的。但我认为这两种情况有是有,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自始而终,殷商的政治派别就分为保守和革新两派,我们不妨称这两派为新派和旧派。

首先是以武丁为首的旧派呼风唤雨,但是武丁死后,传到祖甲,祖甲就成为了新派的代表,到了武乙又恢复了旧派,后来到帝辛则又成为了新派。

新旧两派就这样,数百年来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最后让西边的周人看出了破绽,钻了空子,于是周人正好利用新旧两派的政治斗争,收容大批不得志的能人异士,丰富和积累自身实力,待羽翼丰满那一刻,刚好轮到帝辛坐上江山。

不得不说,帝辛在接受新事物上很像他的父亲帝乙,面对一群墨守成规的老顽固,帝乙决定花大力气动动刀子,维新派的帝辛深受父亲的谆谆教导,将新政一如既往地实施下去。

但就在新政执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牧野之战后的成王败寇决定他英明神武的帝辛是将永远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那个人。

还是来自《史记》,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评价这个人的吧。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