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净法师:佛教“知恩报恩”的伦理普世教育

四、佛教“知恩报恩”的伦理普世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金钱意识也越来越强,无论是做任何事都会无意识中与经济挂上钩,没有经济利益的事无论如何也没有人去做。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可谁又能不受金钱的诱惑呢?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明人们做任何事总是为自己有利益,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由于社会经济变轨时期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这种不正常社会现象,明显给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人们开始重视“道德教育”,而佛教的伦理道德教育正好能够填补社会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使得社会道德教育更加完善和有效。

佛教主张“知恩报恩”的伦理道德观,在佛教认为每个在一生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一切众生对我们皆有恩,我们应当报一切众生之恩。父母养育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有教导之恩,三宝指引我们出离生死有解脱之恩,国土支持我们居住有安居之恩,农民耕种粮食为我们吃,工人织布给我们穿,乃至一切众生皆在无时无刻为我们的生存和工作辛勤劳动和服务,所以我们要报众生恩。如《心地观经》云:“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土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16]如果人们都能在内心中时刻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那就不会有五逆不孝杀害父母等人间悲剧;如果人们都能够在内心时刻想到国家的强盛和社会安给了我们生存的幸福环境,那就不会再有人们为了自己利破坏社会环境人态平衡;如果人们能够时刻想到自己的知识和文化都是老师教授的,那人们就应当重视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恩不报非君子”等举不胜举的佳句,可人们却因为一己之利而将做人的根本全都忘记,这就是我们人类伦理道德教育的悲哀。而佛教主张“知恩报恩”的伦理道德思想,正好弥补社会当前伦理道德严重缺泛的不良现象。只有人们共同存有一颗真诚“知恩报恩”之心,每个只想回报社会、回报人类,就会抵制社会上贪得无厌的罪恶现象,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团结和谐、互帮互助,我们生存的世界才会呈现出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佛教伦理道德教育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乘佛教精神的根本所在。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止恶行善”[17],同时也是建设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我们只有能够正确认识佛教和认真研究佛法,才能认识到佛教的这种伟大思想境界。使得大乘佛教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教育添加力量!“道德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同时也是佛教教育的根本。佛教伦理道德教育的思想非常深远,本论文前面所举几条只是佛教所有伦理教育的典型部分而已。自古以来凡是佛教兴盛的地方,国家必定安定、经济文化也随着发达,所以有学者们说佛教是“和平的宗教”,这说明了佛教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佛教徒每天做功果时都有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词句。如果我们能够重视佛教的这种伦理道德教育,大力提倡和正确宣扬佛教的“舍已为人”的精神,使佛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能够普及于社会教育中,那对于普及道德教育也是一个具大的推动。使得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将会对于人类伦理普世起到积极因素,对于人类伦理普教育产生深远意义。

[16] 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2卷,《大正藏》第3卷,第297页。

[17] 止恶行善:止恶是要人们对一切恶绝不去做,行善是要人们对一切善努力去做;善与恶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绝对的存在,在佛法中认为凡是对他人有利的事情就是“善”,凡是对他人不利的事情就是“恶”。所以说“止恶”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行善”是全心全意帮助他人。这也是人类社会“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说大乘佛教的菩萨行就是建设类社会的“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