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子宮核磁經常遇到的一種病,大部分女性不知道其根本不用治療

“楊大夫,我的宮頸發現了囊腫,還有好幾個,怎麼辦?”,這是很多女性做了子宮核磁之後經常會問道的一句話。

其實,大多數的宮頸小囊腫,根本不需要處理。

宮頸囊腫又叫宮頸納氏囊腫,宮頸納氏囊腫(可稱“那囊”也有叫納囊的)同宮頸糜爛、宮頸息肉一樣,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宮頸長3釐米左右,上端與子宮相連,下端在陰道的最深處。宮頸表面有腺體,可以分泌粘液。當子宮頸受到損傷或者發生炎症時,在修復的過程中,腺體的開口被新生的上皮組織堵塞,分泌的粘液不能順利地流出來,就形成了所謂的“囊腫”!在核磁上,這種囊腫因為含水豐富,在T2WI上呈白白的高信號,裡面信號很均勻,做了增強掃描,也不會發現裡面有異常強化。當然,也可以分辨是否合併感染。周圍有無腫瘤等等。

但在核磁上,準確診斷宮頸納囊是第一步。因為還有一些非常少見的情況需要與宮頸囊腫區分,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宮頸時也可表現為囊,但跟納囊比較,其信號往往復雜,而且摻雜出血,容易鑑別。

話說回來,為什麼這個在核磁上敏感,而CT上不容易發現呢?這是因為核磁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要遠遠高於CT。因此對於子宮,前列腺等男女生殖器官,用核磁是首選的診斷手段。而另一個很重要的方便,無電離輻射的手段就是B超了,後者多用來進行篩檢,發現病變無法確診的時候,也需要選擇核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