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藏 大同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的北魏的砖质墓志 陶器

宋绍祖砖质墓志,2000年4月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水泊寺乡曹夫楼村东北一公里的北魏宋绍祖墓。出土情况及墓志照片,均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7期。同期《文物》上还发表了张庆捷、刘俊喜《北魏宋绍祖墓两处铭记析》一文,研究了墓志内容。

宋绍祖不见于史。前举张庆捷、刘俊喜文,推测宋绍祖为敦煌宋氏,当是太武帝时期入魏的宋繇的族人,可从。敦煌宋氏自前凉后期被张邕残灭,宗族势力衰落,到北凉时期只有宋繇一支比较显著。据《魏书》卷五二《宋繇传》,太武帝平河西之前,遥赐宋繇爵清水公,后来作为俘虏到了平城,但是似乎受到礼遇,爵位没有改降。传称:“长子岩,袭爵,改为西平侯。”宋繇死后,才降爵。根据本传,宋繇子孙在北魏没有人能够再居高位。

宋绍祖墓志所谓“幽州刺史、敦煌公”,即使是死后所赠官爵,也远远为宋繇本传所载的宋氏诸人所不及。而且,据《魏书》,北魏得封敦煌公的人,也只有万安国的祖父万真、李宝、李茂。李宝于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2)封敦煌公,文成帝太安五年(459)九月薨。李茂袭爵,至孝文帝改降五等,始“例降为侯”,时间当在太和十六年(492)以后。这期间,没有关于李茂被除爵、降爵或复爵的记载,因而就不存在宋绍祖于太和元年得到敦煌公爵位的可能。

宋绍祖得封本郡,是很高的荣誉,入魏之初的敦煌宋氏,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来担当这一荣誉。同时墓志有爵无谥,暗示了封爵的有始无终。怎么解释这一问题呢?有两种可能性。其一,这一爵位来自河西时代,是宋氏得自沮渠政权的,宋繇的后人出于虚荣而在墓中刻铭时援引了往日的爵号。其二,宋绍祖本人由于奇异的机缘而与某位权势人物牵连,被短暂地封了本郡爵位。第二种可能如果存在,那么就应当与文成帝昭太后有关。昭太后常氏的母亲姓宋,据《魏书》卷八三上《常英传》,昭太后的妹夫王睹“奉宋甚至”,得封辽东公,昭太后说“本州郡公,亦足报耳”。没有材料显示宋氏籍贯,如果她出于敦煌宋氏,那么以本家某个亲近的子弟为“本州郡公”,也有可能。

宋绍祖墓的墓室石椁顶板仿瓦垄间,有一处题记,曰“太和元年五十人用公三千盐豉卅斛”。前举张庆捷、刘俊喜文有很好的研究,可以参看。

摘录自《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摄影:吕晓军

(关注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