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是诺贝尔获奖者,为何杨振宁名声大振,而李政道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西出阳关杨时明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他们的名气不一样,相比李政道来说,杨振宁名气只是会更大,还是因为他在科学领域,特别是物理与做出的贡献相比于李政道更大。



他们两个人你是上当时科学界主张建立大型的对撞机,但是这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李政道觉得这样不划算,所以没有同意。

后来果然证明了他当然想法是正确的,现在的对撞机确实对于国家的科研事业没有多大的用处,而杨振宁不同了,它主张建立大型对撞机。

只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同样作为。杨振宁的合作伙伴丘成桐意见不一致时,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李政道他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人自然不愿意参加很多的活动。不喜欢和别人谈论。只是想坚持守在自己的书在那做一个读书人,专研科研。

杨振宁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美国华人协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争取在美华人在美的生潜力一直在社会活动而努力着。1971年留学回国,他历经艰苦回到中国。之后又回到美国,在美国的七十多所高校进行宣传,演讲。让更多的华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强大,让更多的华人愿意回到中国帮助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杨振宁他虽然在科学还有社会活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那很多的贡献都是他在留学美国的时候为美国做出的贡献而对于中国却没有。

在回国之后更娶了比自己年轻几十岁的翁帆。其实只是个人的私生活,我们根本无权理会没有有资格去评别人的私生活。

杨振宁回国之后收到了清华大学每年六百万科研经费,而且还获得清华大学给他的房子。

但他对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如何的贡献呢。为什么清华大学会这么对杨振宁这么好呢,其实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清华大学习想要杨振宁帮助和美国的科研学术界进行搭线。让清华大学的教授还有学者们能够有机会去到美国进行讲学或者学术的交流。

也是仅仅因为如此清华大学才会聘请杨振宁称为学校的教授,而且给他那么好的待遇。这些待遇好的很多人和觉得他不应该也不值得拥有了。相比杨振宁要拿这么多钱,却没有为中国对科研事业做出一点实事。这些钱还不如拿去救济穷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投入祖国的其他科研事业更加重要。


乱世史诗

我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性格,爱好,气质迥异的两种人。

李政道是什么样的人呢?莫伟曾经向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写信,他在信里面说,海外华人有很多,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莫伟说,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面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只有这两个人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莫伟还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海外总是关心中国的发展,到处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气愤的退场,以示抗议。李政道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坚持原则。比如,当年国内想搞大型对撞机,要投入很多的钱,国内就去问李政道要不要搞。李政道就说不需要搞,不划算。后来,有人对他说,这个项目是上面一个特别大的领导拍板的,李政道就没有坚持。事实证明,这个大项目目前已经成为摆设,根本没有达到科研目的。李政道的爱好就是钻研学问,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学研究。很多人认为,李政道就是一个书呆子一类的科学家,不喜欢提意见,也不喜欢社交活动,而是在自己的书斋里面读书。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与李政道不同,杨振宁的性格非常倔强,他认为一个东西不宜搞,就会当面公开提出他的批评意见。丘成桐是他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香港创建了研究院,算得上是关系特别铁。但是,他又是一个坚持科学真理的人,因为要不要搞高能物理大对撞机,杨振宁就是不给丘成桐面子。杨振宁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几十年前就判断高能物理已经死了,再搞什么大项目完全是劳民伤财,所以,杨振宁认为,应该设计新的对撞机原理,否则没有出路。杨振宁还认为,把这些巨款投入到别的物理科研领域会有大的多的产出。

据HUI CUI说,杨振宁在美国粒子物理界就得罪了很多人,因为杨振宁总是爱提意见,看不惯就说。本来这些东西与杨振宁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他完全可以不说话,但是杨振宁性格很倔,他认为,如果我不说,就是对不起良心,所以我一定要说话,哪怕得罪人也要说。至于你是不是接受,是你的事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杨振宁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理论(比如,最新的量子场论)介绍到中国大陆来,还多次给中国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杨振宁又为中国指导和创建了四个高等学术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现代物理实验室。

可以说,杨振宁既是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所以,他的名气要比李政道要大一些。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华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八卦。


怀疑探索者

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杨振宁都比李政道的名气大。在没有国界的科学,杨振宁的名气更是远超李政道。

李政道在科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使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却不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杨米尔斯方程(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要远远超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除此之外,杨振宁在科学上还有多项重大贡献。杨振宁90岁生日时,清华大学送给他一件生日礼物——一块黑色大理石立方体,4个侧面上刻下了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13项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三项:1954年的杨米尔斯定律、1956年的宇称不守恒定律、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

1994年,杨振宁获得鲍尔奖(北美金额最高的科学奖),获奖词是这样的: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 field theory which synthesizes the physical laws of nature and provides u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forces of the universe. As one of the conceptual 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subatomic particles, his theory has profoundly re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and modern geometry during the last forty years.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lready ranked alongside the works of Newton, Maxwell, and Einstein, will surely have a comparable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es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combined with his champio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his promo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mong the youth in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refle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tarian genius of Franklin himself.(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1994年,希格斯粒子尚未发现,鲍尔奖尚能如此赞美杨振宁。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更加表明了杨振宁的巨大成功。

而李政道的科学成就,只有一个突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杨振宁晚年回到中国工作,广泛参与国内的学术活动。就在2018年的1月3日,95岁的高龄的杨振宁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做了一场题为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起源的学术报告,而且超出原定的时间1个小时。

不论是科学贡献,还是关心祖国,还是培养新人,杨振宁付出的都比李政道多。杨振宁值得任何一个人好好尊敬。


刁博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国公民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题主有这样的印象,大概是从近年的媒体报道中得到。这是因为近年来杨先生的消息比李先生的多,而这个情况的原因又是2003年底杨先生回中国定居了,而李先生继续定居美国。在这之前,两人的消息应该是差不多的。

当年,李政道先生建议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从少年人才入手,参考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这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的建立。李政道先生还建议了中国的博士后制度的建立。 李政道先生还组织了从1979到1989年十年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有近一千名学生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李政道先生还倡导建立了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他还在几个大学出资设立了面向大学生的君政基金。


物理文化与施郁世界线

李政道在学术上与杨振宁无法相提并论。杨振宁在近代物理学上的地位,可以排进世界前五,而李政道连前五十都进不了。虽然他们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李政道除了和杨振宁一起合作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外,达到诺贝尔奖水平的成果没有,而杨振宁除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外,至少还有三项甚至更多诺贝尔奖级别的学术成果,只是诺贝尔奖在同领域内不会把奖项发给一给人才没有再次获奖。近代理论物理学许多领域的发展,都与杨振宁有关,杨振宁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式,即费米-杨模型;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规范场理论,确立了杨振宁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奠基人的地位。尤其是杨米尔斯理论,可以说是近现代物理的基石,大统一理论的指路明灯,比宇称不守恒的意义还要重大。在物理学界一致认为,杨米尔斯规范理论是一流的工作,杨巴克斯特方程是二流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只能算三流的工作,从这些评价上就可以看出杨振宁在基础物理学上的巨大成就。

杨振宁的的主要成就;

“(1)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2)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

(3)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从纯粹学术地位上考虑,杨振宁可以直接排在爱因斯坦之后,和狄拉克并列,在薛定谔和海森堡之前。虽然有人将朗道,费曼,杨振宁称为爱因斯坦之后最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但是从他们的学术成就上来看,杨还是要高他们一筹。而李政道的学术成果,虽然在国内来讲非常了不起,但与这些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杨振宁的学术研究与国内注重技术需要研究根本挂不上钩,他的主要贡献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回到中国不但用处不大,而且学术环境也不可能做出目前这种成就,不用说烟酒成果,能不能熬过那十年都是个未知数,现在不得不庆幸,杨振宁当初没有选择回国。他的学术成就是世界的,世界上所有物理学研究都可以共享。


山野论史

关于名气这方面,个人认为,应该区分一下,一个是学术内的名气,一个是大众间的名气。

学术内的名气

另外看对于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评价挺高。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李政道回国,资源、条件都不如美国,所以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

大众名气

大众名气杨振宁的确比李政道高的多了。

最主要的应该还是与翁帆的这一段年龄巨差的忘年婚姻,加上媒体的连篇报道,让杨振宁走进大众的视线。有是非争议,自然就红了。

其实给大众做科普或者有绯闻进入大众眼界的物理学家名气比默默无闻的大的多,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与大众有直接的交流。不过这个名气并不代表学术界的名气。


补充说明

六根的回答是根据问题而来。题主是问的杨振宁与李政道,为什么前者名气比较大,是杨与李的对比,不是跟六根的对比,所以我分为学术名气与大众名气两部分来。

学术方面,六根不了解所以不敢评论,但是大众名气方面杨振宁的名气比较大,你不得不说是有与翁帆的这次婚姻,经过媒体传播后引起,让更多更广泛的人认识杨振宁。


妖鬼杂谈录

二人同为物理界泰斗级人物

首先,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清晰明确一点的是:二人在物理领域都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二人之所以会给大众的映象:杨振宁比李政道名气高。我认为其实不是二人物理领域贡献上的差异,而是二人专注的领域被熟知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物理学术水平上在华人物理世界里都属于顶尖的物理学。二人在学术领域不相上下,二人只是专注的物理领域不同。

李政道先生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先生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次,二人性格与做事风格也不相同。李政道先生做人做事较为低调沉着冷静。而杨振宁先生较为活泼热情开朗,乐于接受新事物。

而人活跃的场合也不尽相同。杨振宁先生长期活跃在国际上各大物理论坛等活动。而李政道先生则长期专注于物理教学和研究,鲜少出席各种公开活动。

1985年,李政道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李政道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政道先生为我国物理教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向两位大师学习,专注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

BM大嘴 用“吐槽”改变世界!


BM大嘴

我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分析一下他俩是因为什么而获奖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在1956年合作,在1957年共同发表关于“宇称不守恒”的论文,因此他俩获得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俩已是我国伟大的华裔物理学家。其中,杨振宁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随后不久李政道也加入美国国籍,当时他俩早已决裂。


关键在于,虽然他俩合作共同发表“宇称不守恒”定律,但是关于“宇称不守恒”是谁最早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他俩有争议。这个问题也就成为他俩决裂的导火索。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季羡林的儿子季承的书――《李政道传》中看出端倪。季承曾经是李政道的秘书,他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李杨的决裂”。核心矛盾就是为了那个定律的首创,也可以理解为为了名利而决裂。

谢谢大家阅读。如有问题或反映请在评论区留言。


历史事件及人物报刊

杨振宁与李政道1956年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之后,大概是1960年,两人便分道扬镳了。为什么呢?

但是后来杨振宁又向前迈了一步,换一种说法,杨振宁现在已经接近山顶,能够看到爱因斯坦的背影了。



在诺贝尔奖之前,1952年,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式”就现世了,在这一基础上所建立的规范物理是整个近现代物理的基石。抛出两人的矛盾不谈,在目前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杨振宁的成果都比李政道多。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个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因此,杨振宁比李政道的名气要大。



乱炖小白

抛开什么女人不说,你们去查查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10大成就和对近几十年的物理届的影响力,就知道,比李政道名气大是实至名归的。 当然,李政道博士也是非常优秀让人尊敬的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只是作出贡献的领域没有杨这么多! 我们不应该褒贬他们任何一位,都是我们华人科学家里的翘楚,不要非得去分个高下,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