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路径固化,追求人生破局

有篇考研英语文章特别有意思,它在一开头就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

“未来的工厂只有两个雇员,一个人和一条狗。人负责喂狗,狗负责看住这个人不要去乱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

听上去很荒诞,但如果你再对照一下现实,估计你就笑不出来了。

- JIMU -

一、光辉还是炮灰

十年前,最高大上的职业是什么?

医生?工程师?老师?市场经理?答案是:投行的交易员。

传说中分分钟百万交易、年终拿到手软的角色。

全球最大的12家投行里(包括高盛),最普通的交易和研究人员的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据悉一位老兄在高盛工作了3年后,就在北京三环内全款买了房。

然而,最近两年,这个堪称金饭碗的职业正在面临着大变天。

曾经,高盛仅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就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现在,这里只剩下两名员工“留守空房”。

这还只是个缩影,近几年,搜索“交易员被裁”有关的新闻,答案堪称触目惊心:

2016年1月,瑞信对在伦敦的最多1800名员工发出裁员警告;

2016年3月,日本最大投行野村证券称将在北美裁员20%;

多么耀眼的职业,也让很多人正在成为时代的炮灰。

二、路径固化的人生

还记得积木君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吗?一个加油站收费的员工被解雇了,她上门投诉说:我已30几岁,现在除了收费已经不会干别的了。

貌似一份安稳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就这样戛然而止,究竟谁该担起这个责任?不管谁要担这个责,但现实就是,那位员工的未来因此变得更加黯淡。

再想想之前某公司爆出的裁员标准,仅仅只有一个:年龄在34岁以上的基层员工。

为什么有400多年历史的交易员职业走向衰退了呢?

为什么要体制内的工作也不那么牢靠了?

为什么辛辛苦苦做到34岁,就要被辞退?

这个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三、保卫自己

我们能做的其实有很多。

比如,积木君一直强调的,丰富自己的收入结构。

工作收入+兼职收入+投资收入,可以让你的生活免受“不确定性”的拖累。

另外,在工作之外,一定要努力多做信息节点,不要光自己闷头做事,注重弱关系的力量。

还有我最近感触特别深的一个收获,就是做到尽量有趣

无论AI这些年如何发展,趣味和审美是极难被“算法设计”出来的,我们只要在这些层面积极去突破,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人,就永远也别想追上我们。

但是如果你自身被整个体系固化了,就很难有人能救你了。

- JIMU -

- 点下面,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