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合香絮语

天冷的时候,尤其惦记焚香的氤氲舒畅。出差或是旅行,那怕忘记带着文件,也不会忘了矫情地带上一管香。冬季的时候,也是合香的上好时节。

关于传统的香,很多人其实理解总是偏差。他们动辄就与宗教产生联想。诚然香文化与宗教千丝万缕,但是生活用香早就是香文化的独立分支了。现在很多人开始接触传统香,焚香或是其他品香方式。当然也有的人会嗤之以鼻,讥讽故作风雅,或是佛系种种……事实上,包括焚香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消费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就像是喝咖啡与喝茶,西装或是中式服装,中西式家居等等。

“鹅梨帐中香” 香丸

合香,也有人写作和香,更有人对别两个字眼的区别,或是干脆搬出经典香谱中“和合香”的说辞。然而,近年来两种写法在媒体报道中都有涉及,至于哪种措辞更为高明,着实意义不大。和香或是合香,是相对单品香而言,单品香是单一香料做成的香品,合香却是多种香料配制而成的香品。合香,也叫炼香,嗜好香道的日本称之为熏物。传统合香,类似于香水中的调香,只不过合香用的是香料,调香用的是香料中提取的香精油。当然不排除也有合成香精的存在。至于孰优孰劣的比较过于粗暴,有一种说法个人比较喜欢,“合香写意,调香更像是写实派。”其实传统合香中,很早就有“蔷薇水”的记载,当然最初属于大食国的外来物。

常见的香谱中记载着数百香方,这也是大多数合香人的香方来源。有的人也会试着自行配制香方,寻求独家的香气。当然,不是所有的香方,配制出的味道都让人满意,有时候稍有不同的配伍或是炮制香材不到位,就有不一样的味道出来,药味、大料味或是怪味或香味。曾有朋友让我为她配制与她搭配的合香,我解释半天,朋友也似懂非懂,或许以为我在寻找托辞。后来,再有朋友有类似要求,我会在经典香方中寻求与他或她谋和的某种香料,然后为其合香,美其名曰属于他或她的香。

“琼心香” 香饼

有位颇有生活情调的研究古典文学的青年学者朋友,换了新房,很早就张罗着大家去做客。我想送他一份走心的暖居礼物,逛了很多家不同的店。直到某天一起看展小聚时,突然想到给他这么一位嗜好读书的教书匠,一份“窗前省读香”最是合适不过。香方记载,“菖蒲根、当归、樟脑、杏仁、桃仁各五钱,芸香二钱。友研末,用酒为丸,或捻成条阴干。读书有倦意焚之,爽神不思睡。”此香方中最有说道的该属芸香了。芸香,是“书香”一说的来源。古人在书中夹着芸香,以防书虫咬书,夹着芸香的书页也有会带着芸香的香气。

“窗前省读香” 香料

合这款“窗前省读香”的过程颇有曲折。去同仁堂药铺配料,拿药的姑娘说,“你这杏仁

端午香饼 香料配伍

冬季越来越深,南方的朋友一直追问北京到底何时下雪,准备拖家带口来京看雪。近年北京的雪据说要到深冬才有,尽管温度越来越低。不过却更让人有了和合几品与冬季相关的香了,“春消息”“雪中春信”“雪兰香”“雪中春泛”。距离预报下雪还有月余,近日合香,窨藏一个月左右,香味淳化得应该不错了。合香时,还特意焚了去年跟随滕军老师合的“春消息”。偷懒没有使用传统的隔火熏香,直接电香炉,倒也省事香味却也不减。

“春消息” 香泥

南方人盼着北京的雪,我这个见惯了雪的地道北方人也在盼雪。盼着雪落京华时,吟着李清照的“雪里已知春信至”,焚一炉“雪中春信”。

图、文 / 齐世峰

专注传统文化

倡导生活美学

下载阅读IPAD电子杂志

请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联生活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