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公司分享 身邊的職場“貴人”,你找對了嗎?

前兩天和一個做代碼的朋友聊天。他說他身邊很多朋友跳槽換工作都會來找他諮詢和建議。因為他經常去面試,消息很靈通。我問他,你哪來的消息呢?他說,簡單啊,想跳槽的時候,就到處去找獵頭,然後挨個去面試。多面試幾次,套路就清楚了。

我想,如果你想跳槽,或者在工作上有迷茫的時候也會和他一樣嗎?

本文會羅列我們若碰到以上問題,該如何尋找正確的人和方式解決,以及,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使用”我們身邊的獵頭。

首先,我們來看下,大部分的人在想換工作,或者職業上有迷茫的是時候,他們可能第一時間會選擇去諮詢身邊的朋友。這個朋友可以是:

同事(大部分是前同事)

前老闆

閨蜜或者兄弟

身邊的HR

身邊的獵頭

我一一點評這樣的人,並且告訴你,這些人合適或者不合適在哪裡。

1.同事(大部分是前同事)

首先,我想你應該不會蠢到,除非真的是關係非常親密的現任同事,和他們去討論你是否要換工作,或者未來的職業發展怎麼走。所以,這個人多數可能是你的前同事。

好的地方在於:你們可能是同一個行業,做的相同的事情或者很類似的工作內容。那麼你互相之間會有很多關於行業間同行公司還有對行業的見解。他可能也會去面試過好多不一樣的公司,他可能會給你很多“建議”,這些建議是他看到的,或者實際經歷到的,他會分享給你。同時還會聽你吐槽對現任公司的不滿。

不好的地方就在於:他的“建議”帶有侷限性和主觀性,大部分會以他的喜好來做些判斷和傳遞。如果他的level和你一樣,那麼可能存在格局不夠大,或者沒有更高的戰略角度。和你有一樣的抱怨,一樣的困惑,大部分這樣的建議最後會成為吐槽大會。

2.前老闆

好的地方在於:之所以能曾經成為你的老闆,至少他的高度或者格局會比你高更大一點。這點很重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所以,如果前老闆是個在年紀,工作經歷(我這裡用的是經歷,而不是經驗是有區別的。

經驗就像年紀,長了年紀,不一定多了經歷。不同的經歷代表著不同的嘗試和歷練。如果你有幸跟過一個經歷很多的老闆,是你的幸運),還有個性成熟,或者相對意義上是個成功的老闆。這個人的建議還是很有用的。從工作行業,到職能,以及這個行業和職能所經歷的發展階段。

不好的地方在於:他是否有在不斷的學習,學習行業的新趨勢,新變化,以及在自我成長上有更多的提升。如果不是,那麼他給你的只有經驗,就不具有時代延展性和進步性。

但總體來說,前老闆如果是個相對成功且有很多經歷,及不斷學習和積極樂觀的人的話,這個人的職場建議是最值得聽取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他還比較瞭解你,當然,如果你和老闆在分道揚鑣之後依然保持一定頻率的聯繫和見面的話。如果不是,他可能見證不到你離開他以後的成長,即,不瞭解現在的你。但是,從工作角度來看,他的建議最有可傾聽性。

3.閨蜜或者兄弟

好的地方在於:他們會陪伴你,聽你的抱怨和吐槽,然後陪你一起吐槽你的同事或者老闆。大部分都會贊同你的觀點,認為是你的同事,公司或者老闆出了問題。

不好的地方就在於:說不好。因為你的閨蜜或者你的兄弟可能是你的前同事,很多工作友情都是從同事發展起來的,至於到底有多深厚,見仁見智。他們的建議功效可能等同於我前面說的同事;亦或者是隻是陪伴,而沒有建議。因為你們可能深處不同行業,level不同,性格不同。

4.身邊的HR

HR事實上是個很複雜和多維度的職能。很多人覺得身邊有HR在,HR是做人的工作的,給你的建議都是“專業”的。可HR也分不同模塊的。並不是所有的HR都可以給你做職業規劃的建議的。不要逮著一個HR就覺得能給你建議。

好的地方在於:如果他是曾經做過招聘,BP (Business Partner), L&D (Learning& Development) ,那麼他對員工在公司的晉升路徑,以及員工成長方面,包括性格分析等,都接受過專業的培訓,考證,以及執行。找到對的HR,他們的建議具有參考性。

不好的地方就在於:HR 可能真的是看得人多了,接觸的各種模型,培訓體系,還有個人性格分析,如果是一個愛學習的HR,其實他接觸到的知識體系是很多維度,暫且不說是否具有實際業務落地和可操作性,但是理論知識是及其強大的。 因為有如此多和豐富的理論知識,所以,很多HR會有論斷人,或者說判斷人的潛意識動作,有時候是他們可能都察覺不到的。所以有的時候,HR會給你一些建議會帶有較濃的個性色彩,不是他們的思維有侷限,而是他們的論斷有侷限。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可能會被HR diss死。

5.身邊的獵頭

這個城市的獵頭或許已經隨處可見了。只要我們想換工作,求職,甚至職場有些迷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找渠道去詢問和諮詢身邊的獵頭。所以,我會稍微花多點篇幅來談這部分。我想,你可能會有用。

好的地方在於:獵頭通常會分行業和職能,有不同的focus,術業有專攻嘛。在市場上流走,往往也能給他們帶來這個市場上的很多信息。所以有很多人稱獵頭是行業的風向標,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候選人往往想聽的就是獵頭手裡的市場信息,以及通過獵頭的經驗來給自己指條“明路”。可以麼?可以的,且符合如下條件的獵頭更容易,更靠譜,且能有效精準的幫助你:

如果有可能,請儘量選擇年紀稍長,且在獵頭公司中有一定level的獵頭(注意,這兩個條件是並列的,不是or。Why? 因為獵頭行業的快速發展,有很多年輕的獵頭憑藉獨到的方式也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在獵頭公司較高的level,你可能會碰到90年的Manager, 89年的Director。那麼,他的seniority是真的也同他的上升速度一樣上升的這麼快麼?僅做參考)。

在行業中有一定年頭,至少5年,並在過往的言談之中,對行業,對職能,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和精準的分析。

建議或者評價較為中肯,沒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

如果有可能,瞭解到他所就職的獵頭公司,他能待滿3年或者以上,並滿足第一項條件。

如果是這樣,那麼一個有經歷,有深度,有專業的獵頭在身邊為你的職場保駕護航,是每一個候選人的榮幸。

不好的地方在於:

如果你對獵頭的需求,只是單純的換工作,並且你自己有比較明確的方向和思路。那麼市場中很多優秀或者年輕的好獵頭可以很樂意且滿足你的需求。可是,如果希望通過獵頭來幫助自己做些重大選擇,或者在擇業有迷茫的時候,大部分的獵頭並沒有這個資質。

為什麼?

獵頭的腦子裡或許有1千份簡歷,聽過100個人的面試分享和經歷。這些都是別人的。

就像如果人生沒有那麼多的積累,讀那麼多的書,即使行萬里路也是個萬國郵差。同樣道理,如果自己不曾經歷,不學習,不積累,看了那麼多簡歷也只是個說故事的。

獵頭是一個相對門檻較低,幾乎沒有壁壘的職能。從業時,對人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這就意味著,很多人都有機會去從事獵頭這個行業,這就導致獵頭的質量就很參差不齊。你不知道電話的那頭是一個什麼級別的,什麼學歷的,或者什麼年紀的人給你打了這個電話。雖然很多獵頭公司會給獵頭做技能培訓。可是除了技能培訓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思維和認知。應了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

很多獵頭很喜歡“教育”候選人,可是,這種動不動就上來的“教育癮”真的很可怕。之前有過一部電視劇《獵場》是胡歌演的。他在坐牢時跟著孫紅雷扮演的師傅,學了很多知識,從古到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些學習都幫助他在出獄之後還有做獵頭時做了很多積累。有朋友不瞭解獵頭的,問我現實裡,獵頭也是這麼厲害麼?

我想說,不。大部分的獵頭都是沒有時間讀書和學習的。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加班,找人。而休息的時間用在了休假,shopping,健身,社交,或者躺著。。。有多少獵頭一年會花時間去每個月讀一本書,更不用說每週。有多少獵頭會自己去唸個master,甚至MBA,或者自費的某個課程和認證。有多少獵頭公司會給自己的員工除了做技能培訓之外,會去上個七習慣,領導力,設計思維,甚至是PPT or Excel的培訓……

大部分獵頭公司的工作方式都是相對簡單和單一的,一切以業務為導向。所以很多獵頭都沒有“企業”的概念,所有的概念都來自候選人的口述。流程,系統,項目,運維,跨部門合作……大部份的經歷很多獵頭都是不曾經歷過的。打電話找人,就是他們平時的工作。

說到這裡,稍微總結下,

基本上,事業和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是對工作,跳槽有困惑,或者有選擇困難及糾結,你的前老闆,熟知的成熟的獵頭顧問,或HR,都能一定程度上幫助到你。

可是,如果是對事業,這裡泛指長期的職業規劃有困惑,迷茫,以及不確定,去找專業的,接受過正規培訓及執業訓練的職業規劃諮詢師以及教練,是最好的選擇。

和我一起思考

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你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答案。任何一個呼之欲出的答案,都是別人的,且是最簡單的方法。

而自己去挖掘,去尋找,去探索,這個過程就會漫長而未知,但是自己的。一直是。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覺知力,不知道自己該做一個怎樣的選擇,那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目前正在做的任何事情吧。有些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似乎總覺得不夠,或者總覺得這是個錯誤的選擇,總喜歡思考,“我應該在哪裡?”問題不是你該身陷何處,而是你該在什麼地方全然投入。

前行的道路,除了未知,還有希望。

祝,

各自努力,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