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百年来最孤独的诗人,仿佛李商隐转世

绮怀.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今天的诗人,名叫黄景仁,字仲则。

或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对于喜欢唐诗宋词的朋友来说,

这位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

还没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但他有一句诗你肯定听过:

“十有九人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为什么说他,

是三百年来最孤独的诗人呢?

不管是从他的身世还是作品,

你都能感受到人类的终极孤独:

不管你是谁,你拥有什么?

最终不过是,

茫茫宇宙的一粒微尘。

我们还是从开篇选的那首诗说起吧。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绮怀》。

同样名字的诗,黄景仁写了16首。

“绮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看,

绮原本说的是织着花纹的丝布,

怀的意思是心情和情怀。

组合在一起,浅白的解释就是:

美丽的情怀。

这种类型的诗题,

唐朝的李商隐也写过,

比如《锦瑟》,比如《无题》。

正如李商隐的《无题》诗一样,

表面上写的都是绮丽凄艳的爱情,

内心深处,却是无人可倾诉的孤独。

几回花下坐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

这一句,化用了李商隐的诗:

“本来银汉是红墙,

隔得卢家白玉堂。”

一座矮矮的红墙相隔,

距离却像天上的银河般遥远。

李商隐还写过:

“红楼隔雨相望冷。”

被红墙冷雨阻隔的是什么呢?

表面上是相思的情人,

对于诗人来说,

却不是这么简单。

要理解深层的意思,

我们要从黄景仁的际遇说起……

黄景仁四岁丧父,家境清寒。

六七岁时偶然看到几本诗集,

虽然不懂,却被深深吸引,

自此开始学诗。

他聪明、有天赋,而且刻苦。

九岁时,同学都忙着考试,

他却还裹着被子躲在屋里,

大家见了笑他,他却说:

刚才想到一句诗:

“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

还在想其他几句,你们别吵。

长大后,黄景仁的诗越写越好,

也因此小有名气。

但科举是不考诗的,

人家拿来玩的东西,

他却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天天研究诗的黄仲则考不上进士,

家里又穷,还有老母要奉养。

这才知道古书里都是骗人的,

什么“贫贱不能移”,

他可以饿肚子,但母亲呢?

为了生计,他开始四处奔波。

一次,他得到一份外地的差事,

前来和母亲道别。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还有一副怪脾气,

不喜欢结交朋友。

在旁人看来,那是傲慢和清高。

他仪容俊美,又小有诗名,

当时京城很多人想结交他,

他却视而不见。

不得不说,如果他的交际圈能广一点,

或许命运不会那样潦倒。

除了傲,他还狂。

作为读书人,他竟和一群戏子混在一起。

有时还粉墨登场,嬉笑怒骂,旁若无人。

他这一生,只有一位知己。

名叫洪亮吉。

洪亮吉也喜欢诗,

但并没放下八股文章。

一路过关斩将,最后高中榜眼。

混得好的他,经常接济黄景仁,

黄景仁生前曾戏言:

要是哪天我死了,我的诗集就交给你了。

后来黄景仁35岁英年早逝,

还亲自护送他的灵柩千里归家。

黄景仁和洪亮吉,

是古代文人的两种活法。

洪亮吉诗名虽不如黄景仁,

但他知变通,识时务,

黄景仁除了写诗,

一无所有。

这种苦闷和孤独,

有时候连知己都无法倾诉,

只能藏在那样绮丽的句子里。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

一夜星辰转移,

花下之人忽然反应过来,

看这星斗,依然已不是昨夜时光了,

而我是为了谁?在风露之下站了一夜。

知道坚持是为何的人,至少清醒,

不知道坚持是为何的人,只剩孤独。

缠绵思尽抽残茧,

宛转心伤剥后蕉。

这一句像不像李商隐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抽尽的残茧,剥后的芭蕉,

两个伤感的意象,

象征着诗人从层层包裹的思念中,

挣扎出来,

从一次次失望的剥取后,

死心的模样。

三五年时三五月,

可怜杯酒不曾消。

结尾这句,呼应首句的:

几回月下坐吹箫。

那一年的十五月圆之夜,

和情人一起花前饮下的美酒,

到如今还不曾消解,

那时酒的滋味是甜蜜的,

而现在回味的,

只有苦涩。

这样的《绮怀》诗,

黄景仁写了十六首。

这一首是其中流传最广的,

而这十六首诗,

也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诗的风格、感受,

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李商隐。

可黄仲则最喜欢、最爱学习的,

却是李白的诗。

他是心气极高的人,

要写诗,就当学诗仙。

有一次,他特意跑去采石矶,

去找李白的墓,

写下一首诗、一首词。

诗是古风:

束发读君诗,今来展君墓。

清风江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呜呼,有才如君不免死,

我固知君死非死……

词是《贺新郎》:

何事催人老?

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

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

总一样,文人宿草。

……

但遗憾的是,黄景仁成不了李白,

他不知不觉走向了李商隐。

只有大唐,才能成就李白,

李白的孤独,是带着仙气的,

是带着千万人的掌声喝彩,

独自在舞台中央起舞。

而黄景仁的孤独,

和李商隐一样,

无比绮丽,无比落寞。

这大概是李杜之后,

中国天才诗人的归宿。

没有掌声喝彩,

没有千万人聚焦的舞台,

只有寒月冷雨中,

遥望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