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有个书房,读书写字,赏花喝茶,悠然自得

无事且从闲处乐,

有书时向静中观。

此为清代诗人方薰的自题联,

并将其悬垂于静雅的书房之中。

有一方安静、文雅的书房,

是古人平生最上心的事。

书房在文人心中,

是一个修炼的道场。

历代文人雅士,

都非常注重自己的书房,

书房是文人心灵的栖息地。

有了书房,

就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自古以来,

中国文人大凡皆有如此的雅好,

即以拥有一处读书、藏书,

墨诗作画之所而自足,

并美其名曰:书斋。

身入书房,

心神俱静、陶冶性灵,

如同斋戒一般。

在这样一个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

当代人越来越向往古人,

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

而文人生活里尤以书斋文化为甚。

文人书斋的雅味有三:

一为,书斋之贵,

在于养性明志,

使人品格高尚;

二为,书斋之妙,

在于通天接地,

使人心驰神游;

三为,书斋之静,

在于隔绝尘世,

使人心宁神静。

最有名的书斋,

大约是蒲松龄的“聊斋”,

杜甫的“浣花草堂”。

杜甫草堂

宋时,

司马光的书斋叫“读书堂”,

陆游的书斋叫“老学庵”,

听起来又端正又土气,

一派做学问的严肃紧张。

张岱的“不二斋”,

李渔的“芥子园”,

袁枚的“小仓山房”,

活泼俏皮,

带着通达与享乐的意趣。

文人的书房,

是文人的心之所属、

心之所安、心之所在。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

书房的布置不在于精致、

不在于华丽,

而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趣。

唐代诗人刘禹锡,

虽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

但《陋室铭》中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书房的陈设,

是有明确对象的,

比如说,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

是谓不可或缺者。

但书房的陈设也可以是无意的,

枯木野花,苍苔洞石,

信手拈来,随意拾就。

一个文雅的书房,

常以字画明志,

在书房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灵秀淡雅、淋漓悠远的山水,

表明心胸豁达;

清秀灵动的花鸟,

又示自己富于情趣;

警句格言的牌匾,

则句句点醒人心。

书房是一个人气质养成的地方。

从书房名号、整体布局,

到每个陈设的细节,

都烙上了主人的影子,

染上了主人灵魂的馨香。

君子清居所伴之物,

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

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

书房,

形形色色,

韵味无穷,

不仅是思想的栖息地,

更是一个可资触摸且舒张自如的精神世界。

清茶一杯,

书本在手,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神游天外,静修归真,

身处斗室,心念四方,

陶冶情操,岂不乐乎?

愿你也有个书房,

读书写字,

赏花喝茶,

悠然自得。

在不经意的细节里,

打动着人心,

惊艳了岁月,

也温柔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