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断疑生信的窍诀,你掌握了吗?

疑生信

生即无生,炽然求生

关于断疑的道理,幽溪大师的《净土生无生论》中有四句偈颂:“敬采经论秘密旨,阐明净土生无生,普使将来悟此门,断疑生信阶不退。”

幽溪大师造的《净土生无生论》跟智者大师《十疑论》的第二疑求生乖理疑是完全一致的,阐明了生即无生的道理。“普使将来悟此门”,生即无生是圆教最殊胜的理体、法门,“断疑生信阶不退”,不仅要从事相上断疑,而且从理体上也要断疑,通达生即无生,炽然求生,这样的真信就是不退转信——有真信则决定往生,且决定上品生,所以通达净土的事(生)理(无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未断疑的过患

理体甚深,一下子不一定能通达,所以,对学净土的人来说,最开始要在事相上断除一切怀疑,发起真信切愿,就能产生“决定信则决定生”的坚定信心。

这种信心,就像杨无为居士对王仲回居士所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在念佛功夫上去讲究,却还怀疑自己能不能往生,这说明你没有断疑。如果总是怀疑自己不能往生,那就像印祖所说的,这样的人很难往生。

断疑到何种程度

就像印祖所说的,我们应该先在事相上,在真信切愿上,抉择到“了无疑惑而后已”,就决定往生,不是等临终的时候才确定下来。这是我们学净土的第一步,如果在这方面能够落实,我们当下就是莲花国人,那当然是最庆幸的。

未能断疑之因

如果一下子做不到,也不能着急,我们可以慢慢来,通过长期地教理上的熏修、念佛上的注重来增上信愿。

如果还没能完全生起真信切愿、胜解,则有种种原因:一、虽然知道闻思重要,也在闻思上用功,但欠思维抉择,教理上仍没有通达;二则业障没有清净;另外一个,就是事与理没有并重,虽然理比事高一层,但是事与理不能完全脱离,凡是有智慧者,对事与理二者应该并重。

别说事理偏堕之病

每个人的根基、宿世习气不一样,比如一些知识分子、读书人喜欢在理体上、经教上、在分别心上、在中观唯识的理论上去抉择空性等的道理,但是在事相上、在真信切愿上往往就不注重,不注重事相上的念佛,那么,对于理体恐怕也很难真正受用。

也有些人就喜欢念佛,只注重事相,学教理也仅重视事相方面的,而理体这方面,契入不了,甚至也没有信心,没有意乐,这样也不好。不是说每个人的根机都是上上等的,所以也不必有证悟的高要求,但理体上教理方面的了知,多多少少还是需要的,如果不重理体,事相上也不可能真正全面、深入地理解。

一听到中观、圆教就打瞌睡,实在学不进去,听不进去,这可能是我们宿世熏修不够,宿世智慧培植有欠缺,那我们就更加要尝试去努力,要好好地在事相上去忏悔。事相上的熏修与理体上的慧解,本就不可分,是应该结合在一起的。

事理并修互助

总之,在理体上,多作思维抉择,遣除种种疑惑,可以助发在事相上生起信心;在事相上,在真信切愿上进行抉择,并且通过虔诚念佛而得佛力加持,也可以遣除障碍、消除罪业,让我们在理体的悟达上智慧日长。所谓业消智朗,到时候,自然而然智慧就能显发,我们每天都在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事与理要两手一起抓,理上抉择、事上熏修二者必须并重。

修法次第

学圆教不是一开始就在“生即无生,无生即生”这样高深的地方用功,圆教修行是有次第的。

慧思禅师在《大乘止观法门》中讲,一心三观若修不起来,就先修空观,再假观,再中观。天台圆教也讲,一心三观的圆教理一下子修不起来,可以往前退,甚至去修习发世俗菩提心的法门,这样也可以。实在还不行,那就去忏悔业障,读诵经典。要在事相上达到极致,理体上才有可能相应。事相上都不能虔诚到极点,痛哭流涕地去忏悔,要想在理体上相应,是很困难的!所以,先要在事相上极力地做好,做到十二分了,理体才能相应。

这以上是事与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用功的关要。

摘自仁禅法师《净土十疑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