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对抗死亡,念佛人不惧生死

01

没有人可以不死

人都有一死,没有一个人不会死。

有人说“净土法门是送死的法门”,他是用一种鄙夷的口吻说的。说这话的人,可能没把死亡当成一件大事。

五福就包括寿、富、康宁、攸好德、考命终,“考命终”就是善终的意思。五福里最重要的就是善终。如果其他四个都有,又有福,又有钱,又富贵,身体又好,还长寿,但就是死得不好,恐怕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死亡是笼罩在每个人头上的乌云,走到哪里,这朵乌云就跟到哪里,从我们生下来,就一直跟着,挥之不去,随时随地都可能从天而降。

善导大师说“无常念念至,恒与死王居”。

《佛说无常经》中说“大怖无过死”,世间有很多让我们恐惧的事,但是没有超过死亡这件事的。我们仔细去考究,人为什么会恐惧?根本来说是因为怕死。

人人都不想死,但是死很想你,而且最后一定会把你想到手。

生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对抗死亡,念佛人不惧生死

02

人都在对抗死亡

西方一位哲学家讲过一句话:

人生的一切努力,

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创造,

目的就是一件事:对抗死亡。

有一本书叫《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书里把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归结为两个字——怕死。书的腰封上写着“一切忧愁、不安、欲望的来源,都是因为怕死”。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衣服能御寒,否则就可能被冻死。人吃东西也是为了延续生命,每天进食进水也是为了不死。在生命得以维持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吃得好、穿得好的事,但最初就是为了延续生命,对抗死亡。衣服和饮食占据了我们一生多少时间啊?人类的一切活动不就围绕着这两件事吗?

孔子说“食色,性也”,人活着就两件事:食、色。吃东西是为了维系生命;色,就是男女之欲,是为了繁衍后代。繁衍后代还是为了让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因为基因的存在,让人在心理上感觉他的后代就是他的一部分,他的后代在,似乎他就在。

生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对抗死亡,念佛人不惧生死

所以,一到过年,没出嫁的,没娶媳妇的,都会被催婚,可以理解。因为父母希望他们的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下去,已经延续到你这一代了,他们还希望继续延续,最好能看见孙子、重孙子,一代一代的。

包括人类创造艺术、哲学、文学,创造这些精神财富也一样,也是对抗精神生命的死亡,因为他想不朽。什么叫不朽?我死了之后,我的声音、思想还在这个世界,这也是在对抗死亡。

所以,人就是在对抗死亡中生存的。

古人说“死生亦大矣”,生死是一件大事,死亡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底色。就像这个地板,黄色是它的底色,有时候我们在地上铺一些东西,那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它的底色就是黄色。我们的生命也一样,看起来有喜悦、欢乐,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但生命的底色是死亡。

这是不是有点悲观?这不是悲观,是客观。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底色是死亡的时候,反而不悲观了,会变得很乐观。

如果抱着很乐观的态度,那是很肤浅的,因为当死亡的味道被我们嗅到,或者当死亡的影子覆盖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惊慌失措,措手不及。就像从高处掉下来一样,心里会有落差,因为我们之前抱有美好的期望。

生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对抗死亡,念佛人不惧生死

03

善导大师无常偈

善导大师有一首《劝世偈》: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渐渐鸡皮鹤发”,有的人已经呈现出来了;有的人正在进行中;有的人还想象不出来,但是想着想着、玩着玩着就看见了。

“看看行步龙钟”,走路不像年轻人那么利索了,甚至慢慢丧失了行动能力,人过了五十岁还能健步如飞吗?

“假饶金玉满堂”,即使很有钱,家里一箱子一箱子,又是金又是玉。

“难免衰残老病”,不会因为有这些金片、玉片,就可以不老,不病,不死,照样鸡皮鹤发,行步龙钟。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快乐又能快乐几年呢?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生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对抗死亡,念佛人不惧生死

善导大师还有一首偈子:

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

“人间匆匆营众务”,大家活得都很匆匆,尤其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完全没有田园生活的享受,整个城市的节奏就是这样,大街上别人走得快,你不由自主地都要加快。不仅我们当代是这样,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大家都在“营众务”,忙不同的事。

“不觉年命日夜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间耗去了。

我们看那幅描述人生实相的《攀藤食蜜图》,一个人拽着藤蔓,上面有一只黑老鼠和一只白老鼠在咬藤蔓,下面是毒龙、巨海。黑白老鼠代表晚上和白天,它们咬藤蔓,什么时候把藤蔓咬断了,那个人的生命就结束了。下面是三条毒龙,代表贪、瞋、痴,它们都张着大嘴等着那个人掉下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人什么时候死掉?就像风中的灯一样,不可能限定一个时间。因为是风中的灯,风随时大随时小,风一大灯就灭了,无常就是这样。死后茫茫,前途到底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无法自主。

“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没有了脱生死的把握,但是还美滋滋的,怎么看你都不着急呢?太奇怪了。

“各闻强健有力时”,要趁着身体还强健的时候。

“自策自励求常住”,自己策励自己,追求永恒,追求解脱。

生的一切努力,不过是在对抗死亡,念佛人不惧生死

04

念佛人不惧生死

我们生命的本色是死亡,死亡的本质是痛苦、恐怖,所以我们整个生命的本色就是痛苦、恐惧。我第一次读《心经》不太理解,经文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为什么只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里的恐怖放在这里?后来想想,其实很有道理,因为我们生命的底色就是恐怖。

人生没有恐怖,那真是一件翻天覆地、改变生命本色的事。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解决生死问题,就会让我们生命的底色发生转变,由此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念佛人虽然不是开悟的圣者,也不是证果的圣人,但是他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他生命的底色发生了转变,他对生死无恐无惧,不惧生死。这种气质是装不出来的,根本来说是内在发生了转变,外在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