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朝夏在前,那麼夏朝之前是一片怎樣的天地?

劉曉亮

在文獻中,已然很清楚,就是“與東夷共天下”——即后羿代夏,太康失國和借兵有虞氏復國的故事,反映出了現代史家對夏朝國家形式的猜測,理該八九不離十,就是尚未實現強力邦聯的局面。

在考古看來,這種推測也有很大的可能性,雖然目前並不能完全坐實夏朝的存在,但是“朝無”,然“夏”卻應有之,如若認為無夏,則三代先秦歷史皆可全盤推翻,然《史記》經殷墟及其他出土遺址/文物的多次印證之高度可信,已是公論。

在這樣的前提下,要否認無“夏”+否認先秦諸史冊不可信,無疑是荒謬野蠻的。

二里頭的年代絕對符合夏代,其規模與出土青銅器,還有大型的祭祀場所,和具有代表性的禮器如綠松石龍,這些都足夠代表一個國家之都城的級別標準。同時,它與同時代的、遠時代的,以及相鄰的遺址,都有文化與商業、或者軍事上的聯繫,如東趙遺址、新砦遺址、二里崗、偃師商城等等。

通過二里頭的墓葬人骨,也可以證實這一判斷,體質人類學家分析,發現主要有三大類型,一是“古華北類”、二是“古西北類”、三是“古華南類”,其中第三種類型與漢代墓葬遺骨接近。

經過這些分析結論,我們大致推測二里頭是一座綜合型的城市,應該是可信的,要不然將無法解釋能有來自那麼遙遠的各種人群在此“集合”。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遺骨既有居民,也有人殉陪葬類,並且不按地域類型而不同。

這一細節再次反映二里頭已經是一座綜合性的“國際大城市”。

以二里頭為代表,以殷商為參照,甲骨文記載的信息顯然可以肯定殷商是一個幅員遼闊、具有強制性統治力的中心之國——也就是朝代。

那麼,殷商總不會石頭蹦出來的吧?


無風即風

夏前面有個虞朝,虞朝前面有個唐朝。再前面就不知道了。

後話:

我前面說的虞朝和唐朝,是指虞舜和唐堯。不是李世民的那個唐朝!看錯的小朋友面壁思過去!連老祖宗的名號都不知道,罰抄一百遍!

再往前,什麼太昊少昊,顓頊,黃帝炎帝,叫啥朝就真不知道了。別說我了,連研究了一輩子的老專家也不知道。

不過對我們這些現在的中國人來說,老祖宗建立的朝代叫啥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還記得他們,記得他們的功績。

這對我們很重要,要不我們都回答不了連北大保安都會問你的三個哲理性問題: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到哪去?


獵戶座火焰

我們當前的認知其實是從商開始,即便是“夏”也僅在於傳說中,或是史書中的了了幾語,也就是說其實商之前的歷史,都存在於了傳說中。那麼夏之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天地呢?搬個小馬紮,聽老麥與你慢慢聊聊那些不科學的事情。

如果你時常關注老麥,那麼你應該知曉老麥的觀點,人類的起源是源自地球自然進化與外星文明的相互結合。更確切的說是地球提供給了人類肉體,外星文明給與了人類文明,在給與人類文明的同時,也立下了一種規矩,這個規矩就是:自然生命規律。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夏之前,其實人類處於一種人神共存的時代,或者說人類和現代人所謂的神處於一個時空,共享一種文明:神蹟文明。但是在文字尚未發明之前,那種文明多流傳於口口相傳中,在加之後來,姜子牙封神榜(很多人視封神榜為神話,其實封神榜確實是神話,但神話裡也透著一些真實,只是那種真實,沒有任何的記載而已)。

當然封神榜發生在商朝時期,也就是說其實在周之前的時代,是一個人神共居的時代,神仙可以任意的參與到人類之間的生活中,因為他們想之於人類而言就是造物主,但是封神榜之後,斷絕天梯,並且立了新的自然生命法則:神在日常中,除非特殊情況,不得已參與人類的生活。於是,人與神進行了有效分離。


人神共存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呢?其實,諸位應該有所概念的,從《復仇者聯盟》中你可以窺得一些狀況,一部分擁有神蹟的人,在無形中或是有形中,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所以你看到一些記錄中,會發現,在史前的很多案例,都存在著一種“神蹟”,譬如《山海經》所記載的種種,譬如《史記》中之於黃帝、蚩尤等的記載。

這就是那個時代,你想想得到,卻不願承認的一個時代,各種神蹟隨處可見,凡塵之人見怪不怪,有事沒事會有各種儀式,請求神靈來幫助什麼事情。而這種請求,還真是可以實現的,你看得見,摸得著。甚至可以說,在商之前,神就是比人類生命高一個級別的生命體的存在。


好了,不管你信或是不信,老麥反正已經說了上面這段話,喝了酒了,不算數哈。諸位當故事來聽。不過,你嚮往那個時代嗎?呵呵。



老麥說說

眾所周知,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那麼,夏朝之前的歷史是咋樣的呢?你知道中國在夏朝之前的歷史嗎?

網絡配圖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據《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了塗山會盟,可見夏部落的號召力。有一次在會稽(浙江紹興)部落會盟時,防風氏首領因遲到而被禹處死。古文獻中亦記載禹以諸侯部落路途的遠近來分別納貢約多少,可見夏氏族對其周邊部落經濟上的控制。

  所以,中國在夏朝之前的歷史是堯舜時期,傳說的時代:三皇五帝。華夏文明形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早期的歷史,口口相傳。神話中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說法。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數千年傑出首領的代表,具體而言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農以及女媧、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自三皇至五帝,歷年無確數,最少當不下數千年。

我們一般用遠古來稱呼堯舜以前的歷史,遠古是指夏朝以前漫長的社會。那時候,社會生產十分低下,人類進步非常緩慢,經歷了距今有170萬年前到4000多年前的漫長時期。遠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全靠神話傳說和世代流傳下來的。

網絡配圖

  經炎黃華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堯,舜,禹時期,當時部落合盟,他們是由參加聯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長的推薦,挑選舜當繼承人。我們的祖先當時還處在沒有階級的原始社會後期,做酋長的並沒有將職位和權力當成自己的特權。

  《尚書》、《史記》都從黃帝時代開始記載了。距今約5000年,屬於龍山文化時期。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是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開始。據現今整理出來的傳說,黃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個分支的首領,強大之後在阪泉之戰中擊敗炎帝,成為新部落聯盟首領,之後又與東南方的蚩尤部落發生衝突,在涿鹿之戰中徹底擊敗對手,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

  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是一名賢君,創立了禪讓制,傳位給了舜。在舜時期,洪水氾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首領。禹在晚年時,曾想仿效堯舜,找一個賢能的人做自己的繼承人,但沒有成功。禹之子啟宣稱,天下是他父親打下來的,理應由子孫繼承。他用武力除去了反對他的所有人,公開宣佈自己做了夏王朝的第二代國君,確定了奴隸社會國家。但據《史記》及香港中學課本所述,啟是被推舉為領袖建立了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

夏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這裡所謂的虞朝就是指史書上記載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華。姚重華字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個部落。為什麼名字叫“重華”?傳說舜的眼睛是雙瞳仁,故為“重”。“華”字可能為華夏族的華族之意。據運城學者王雪樵前幾年《運城報》專文,“華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縣的“夏”,河津華谷的“華”。這兩個地方是中國華夏民族的發源地。王樹民同志的論文認為,我國古代歷史上,世人通稱夏、商、週三代。

某些古籍卻稱虞、夏、商、週四代。夏代以前,明確稱道的政治事蹟,只有堯、舜、禹相禪讓一事,並說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傳位數百年,稱帝王名號都在10人以上者。

有虞氏作為一個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強。但《韓非子?顯學》說“虞夏二千餘年”,按照這種說法,有虞氏絕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現今的史書上說“夏王朝統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電視臺看到歷史學家斷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確定夏為471年,據此虞朝當是1520多年。王樹民同志考證《國語》、《左傳》、《史記》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為有虞氏的世系15個名號,也就是說虞朝傳位有15個帝王(幕、窮蟬、敬康、句芒、蟲喬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虞閼父、胡公滿等)。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歷史地位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而真正有文字記載的並沒有那麼多,商代到現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這裡所說的五千年是指從文字記載得知的從炎帝和黃帝誕生時開始計算,也可以說炎帝和黃帝也是夏朝時候的人,而且還是開國皇帝。甲骨文是在距今大約四千年時期出現,而考古學家考證的那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卻比甲骨文要早最少兩千年時間,兩千加四千,那麼也就是說,在六千年以前中國就已經有文字了,但是夏朝到現在才五千年的時間,那麼還有一千多年,又是什麼朝代呢?

有虞氏是上古時代的一個古國,也是夏以前的一個獨立的朝代名。夏以前的朝代是虞,春秋時人還言之鑿鑿。不幸的是春秋以後文獻散失,有關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沒;戰國以後文獻中所述的虞史傳說又大半經過了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偽思潮興起以後,古史辨派的學者們索性從信史中將虞代一筆勾銷,將夏以前的古史一古腦兒歸於“神話傳說時代”。

現在通行的大中學校歷史教科書以夏朝的建立作為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不但使虞非朝代說的影響空前擴大,而且促成了虞非朝代說與虞屬原始社會說的合一。這樣一來,我們在探討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時就不得不回頭對虞非朝代說的論據重新作一番驗證了。

“夏商周”和“虞夏商”兩個不同的“三代”概念。最明顯的例子是《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所證史墨的話:“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三後之姓,於今為庶,主所知也”。‘後”君也,天子也“庶”者,天子之異姓也。“於今為庶”者,謂此三後在周以前都曾貴為天子而其姓為嫡,今日卻早已隨著天子地位的喪失而淪為庶姓了。春秋時姬姓仍為嫡姓,“於今為庶”的三後非虞夏商三代而何?“三後”中夏商二代均為獨立朝代,何以虞代必須例外?不僅如此,由於虞為朝代與夏商無別,所以西周建國後還對其後裔優予禮遇,“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陳與宋、杞合稱“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禮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歷史地位相埒的確證,可知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如若不然,周人何以不按後期儒家所謂周世“尊賢不過二代”的說法將陳排除在外而只備杞、宋二恪?又何以不將封於祝的黃帝之後和封於薊的堯後一併增入而合稱“五恪”?

最近在良渚發掘出京畿規模的古城了,其土齡在夏商周之上,先人早有記載:《周書》而上是《商書》,《商書》而上是《夏書》,《夏書》而上,赫然便是《虞書》。良渚就是虞朝都城!而且當時良渚文化的波及範圍,談不上小國寡民目前發現良渚文化的地方有浙江 江蘇 安徽 江西範圍也有30萬以上公里。


李藝泓西平王后裔


回憶148755646

歷史學家周谷城在“中國通史”中說過:“夏、商、周”並不是三個相繼的朝代,而是三個不同部落和氏族。就是說,夏商周是同一個時代,而且是三個不同的部落。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顧頡剛解釋:同一臺戲,越是後來便越添枝加葉演繹越多。神話被一層一層累加上去,一代代往上穿鑿附會,最後神話變成了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歷史,成為儒學二千年來愚民的工具。

92年,國務院組織北大和社科院考古隊對河南偃師二里頭進行四期的挖掘考古,儘管北大認為一期是夏朝,三期為商朝;社科院認為二期為夏朝,二期為商朝。但是,他們一致認為時間只有3700年!就是說,中國歷史開始到現在就是3700年。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它記載著:祭祀、占卜、戰爭、氣候、收成等等,當時的甲骨文是由祭司所掌握的,主要是與鬼神對話。商朝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殉葬,不管是奴隸還是戰俘,好像是太殘酷了。所以,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稱殷商為東夷,就是東邊的蠻夷,實際上當時殷商還是相當原始的。再則,在甲骨文中並沒有“夏”字,夏字在周朝時發明出來。(如果夏是商前面被推翻的王朝,商朝應該記錄“夏”這個字了。

中國歷史應該是多源頭的文化,它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四川三星堆文化”,而不是儒家所說的炎黃子孫,什麼夏虞唐朝代根本不存在,只不過儒家將神話當歷史,將這種無中生有的東西來愚弄百姓,並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張律明

周朝君主自稱天子,除了分封的72國之外,還有眾多的自立自治國家和部落,比如東夷集團,百越集團等等。有效的統治區域亦不過是以中原為核心的大約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商朝自稱商方,或者大邦商。統治地位和權威比周朝還要不如。但是仔細讀史料的話,會發現,商朝雖然也分封,但是和周朝的分封制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到了晚期,開始了迅猛擴展,想要把更多的土地直接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並因此而亡國。從這方面來說,商朝在某些方面的前進發展,比周朝是要優秀的,有超前的意識。奈何當時方國計以數千,商朝自己的勢力雖然強大,但也受限於生產力和人口的稀少,並未完成這一偉大的事業。

【龍山文化復原圖】

既然商朝總體上來說,不如周朝。那麼順著時間發展下來的夏商周三代,夏朝就必然連商朝都不如了。這不是我們某些人的臆想,而是考古挖掘的證實結果。至今還沒有發現夏朝的古城遺蹟,至於二里頭遺址是否屬於夏朝的都城,一直都是存疑的。就算是,如果都城規模都那麼小,也可見夏朝的“弱小”了。頂多是一個較大的部落,是否具有中原方國、部落群族的共主都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關於夏朝的記載,成湯滅夏更是無從說起,唯一和夏朝有關的大概是甲骨文裡的那個禹字了。但並不足以夏朝是商朝前年的朝代。

【河姆渡文化復原圖】

既然夏朝都這麼糟糕,那麼我們就可以想見,夏商周之前的唐、虞二朝了。春秋戰國人說,三代之前,萬國林立。可見是多麼的渙散。所謂三皇五帝,最多隻能是較大部落的首領,而且他們並非出自炎黃後代,而是分屬不同的方國和部落群族。

商周二朝的分封都十分有限,叫我們怎麼去相信三皇五帝時期,能夠出現中央政權,並且大舉分封的事情呢。那些都不過是後世的人的幻想,尤其是儒家一派的構幻。

【原始人生活復原圖】

從考古學上來說,出現在黃河下游的龍山文化,大概在4000——4500年前。東南地區的河姆渡文化大約在5000-3000年前。其出現的時代,和傳說中夏朝時期,是有很大重合年代的。那是新石器文化時期,考古出來的東西都還達不到很高的文明形態。

再從基因學上來說,中國人的單倍群標記是O系,O1a(原O1)、O2b(原O2),O2(原O3),都是在一萬多年前和數千年前進入中國並在中國大規模擴散的。

【新石器時代,製作陶器的人】

綜合一下考古和基因學,一看,不得了了。哪有什麼三皇五帝(也是那幾個人真的存在,但並非是傳說演繹後那麼牛哄哄的人物)。在夏朝之前,乃至夏朝時期,中國歷史都是上古時期,原始人時期。說萬國林立,恐怕都太誇大其詞了,說是千部(落)林立還更加符合實情一些。

因此,問主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夏朝以前,中國處於新石器時期,住的都是原始人,文明剛開始萌芽,打獵的打獵,馴化動物的馴化動物,栽培農作物的馴化農作物……當然了,可能某些進步的部落已經開始朝著“國家”形態演進了。

用中國的語境,再概括一句:“那是洪荒時代。”


小墨讀歷史

老爸收藏多年的歷代帝王在位時間表!作為參考!希望有用,不辜負他在天之靈!


張棟樑21

在(堯舜禹)之前是炎帝,黃帝打敗了蚩尤部落,(人們從原始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進入到部落。)發明了舟車,養蠶繅絲,發明了文字,有了“人文初祖”。再後來堯舜禹時期是“禪讓”制。在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風華筆墨228174616

直接說吧:夏朝是農業不發達、生產落後的夢寐文明階段,夏朝之前就是原始社會了。

假如你生活在那個時代,那麼你的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早晨溫暖的太陽,刺痛了你24K的鈦合金大眼。你掀開身上蓋著的獸皮,拿起來裹在身上,迎著朝陽走出居住的山洞。

根本不用洗臉、刷牙,倒是省了不少的事。

一天的生活開始了,首先你得去附近的果樹上採摘一些野果。相信我,那個味道不太好。苦澀、酸、古怪的味道,不能跟現代經過培育的果實相比。

帶著果子,回到山洞。看了一眼還有昨天剩下的半塊肉,你想了想還是留給女人孩子吧。

你們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即將迎來今天最激烈的時刻——打獵。

女人要留在家裡,縫補獸皮、磨刀、生孩子——跟不同的男人生孩子。沒錯,你們都是小三,女人才是一家之主。

隔壁的胖熊,也是你女朋友的男人,你們是最好的朋友。

吃過早飯,胖熊急吼吼的在外面叫:“快點,我發現一群肥羊,咱們多抓幾隻回來。”

好傢伙,那可得趕緊的了。

你來不及把剩下的東西塞進嘴裡,就帶著刀、弓箭出發了。

你們摸到那片草原,看到真的有一群羊在吃草。瘦乾的頭、胖大的肚子、矯健的四蹄,無不證明這是一群肥羊,肉一定很鮮美。

這時候,你就在想:“這麼好的羊,我得多抓幾隻回去,她一高興,說不定會再跟我生幾個孩子。”想到這,你的嘴角流下晶瑩的口水。

胖熊衝了過去,死死的抱住一隻羊不放手。你也衝向了另一隻羊,拿起刀給了它一個透心涼,趕忙再去抓別的羊。

這時候,你覺得不對勁。好像有別的生物也衝過來了。

不得不佩服,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你,直覺不是一般的敏銳。

這群羊被狼群盯上好長時間了,正當他們準備開工的時候,你們衝上去截胡。不過沒關係,在狼群的眼裡,你們和羊沒有區別。

狼王“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以時速100碼的速度衝了過來。

完了,完了。

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會,你和胖熊遭遇到狼群,基本就可以宣告生命的結束。

狼群逐漸到來,你們根本來不及跑,就被撕扯成碎片。

在一匹狼張開大嘴向你咬來的時候,你的腦海裡閃過這一輩子的畫面:每天都在為食物奔波,到頭來還是死在覓食的路上,跟這些畜生有什麼區別。

女人等了你們一天,沒有等到任何消息。她沒有悲傷、沒有眼淚,她已經司空見慣了,轉身給隔壁老王發了條信息:

“老王,我想跟你生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