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和酒的有趣故事:这些皇帝除了能喝,还整出了不少事情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到现在,大家喝酒那是普遍现象,小喝怡情、大喝伤身,但总有人因为喝酒误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事实上,这种事不仅现在有,古代也有不少,我们专拣皇帝的事例来说。

一般来说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即便要喝酒,也不能喝太多,毕竟酒后误事,除非皇帝自己想喝,其他人是很难强逼他喝的。但就算如此,喝醉的皇帝也不少,可见酒的吸引力。

1、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不高,最开始也没什么远大理想,他对秦始皇车驾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但那时候的他哪敢往皇帝这方面想啊,整天想的不过混混日子,跟自己那帮底层兄弟们收收保护费而已。不过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刘邦后来当上了皇帝,不过他和他的一帮开国功臣没几个是文化人,大家君臣不分。刘邦每天上完朝,叫上自己的老哥们,就在大殿上喝酒吆喝,有时喝醉后还一起舞剑,大家拔出宝剑砍柱子玩。

后来那些文化人实在看不过去了,比如叔孙通就给刘邦建议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礼仪条例,刘邦认为可行,就让他去做了,等实现后,刘邦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大臣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毕恭毕敬,心情大好,慨叹说现在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这样一来,以前那种君臣同乐的场景就很少出现了。

2、吴大帝孙权。

孙权19岁时继承父兄基业,至71岁时去世,其间主政52年,是三国时期最长寿的统领人物,这与他善于分解压力、喜好杯中物适时放松情绪是有很大关系的。孙权喜欢喝酒,还因此闹出了不少事情。

一次,孙权大宴群臣,喝大了,把酒泼在群臣的脸上并用发硬的舌头说,今天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谁都不许走。张昭正色不言,直接走了。孙权一愣,赶忙派人追回,然后陪着笑脸问原因,张昭直接推出纣王的例子,酒宴就此不欢而散。

除此之外,孙权几次都差点在酒后误事,如差点砍了装醉的虞翻;借酒助兴让张昭和诸葛恪斗嘴等,但他也在酒后办了事,如在酒席上收买人心;还原谅砍杀辱父的上司的凌统等。孙吴能够以三国最弱之势存在那么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作为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对酒简直痴迷,别说平时,就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也要喝几口。

拓跋焘南侵受挫撤军北回时曾路过盱眙,他向守城敌军索要酒喝,但守军却给他送来一坛尿。拓跋焘一闻,就知道被骗了,大骂道:“竟敢耍老子。弟兄们,给我上,把盱眙这坛酒给我端了。”

士兵们接到命令,无不如敢死队员一般,疯狂进攻。但城内的刘宋守军拼死抵抗,直到最后拓跋焘还是没能攻下,只得撤军。

4、北燕文成帝冯跋。

冯跋可是个大酒量,据《晋书》记载,他能“饮酒一石不乱”!

一石,大约是多少呢?以当时的度量衡,折合成现在就是大约两万毫升!虽然当时还没有几十度的白酒,冯跋只能喝古代米酒,可即便是米酒,十几度总是有的,这么多喝下去,竟然还能不醉,不仅是大肚量,还是好酒量。

5、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曜算是东晋的有为之君,但他却嗜酒成性,《晋书》记载他“醒日既少”,而这位皇帝,最后就栽在了酒和女人身上。

一天司马曜跟张贵妃一起喝酒,司马曜的酒量比张贵妃要好得多,所以很快张贵妃就不胜酒力,想不喝,但司马曜说不行,你必须给我喝了。张贵妃几番推辞,有点醉意上头的司马曜火了,狠声道:“行,你不喝行,反正你也老了,明天我就废了你。”(汝以年当废矣)

这下把张贵妃吓坏了,她越想越恨,干脆一不做而不休,打算弑君。而司马曜也是作死,喝醉后竟然还去张贵妃那里留宿,结果张贵妃招来宫女,用被子把司马曜给闷死了。

第二天,张贵妃对外宣称皇帝“魇崩”,也就是在梦里死了,结果,大臣们竟然信了,张贵妃毫发无伤,司马曜这皇帝死的真是......

6、闽景宗王延曦。

王延曦是个酒疯子兼酒瘾重度患者,他每饮必大醉,醉后的状态如同吸了毒一样,亢奋同时又神智不清。神志不清也就罢了,关键就是这时候他喜欢杀人。

王延曦每次举办宫廷酒宴时,让心腹之人担任酒监,席上不管是王孙贵族,还是朝中要员,酒监让喝多少就必须喝多少,喝不下就硬灌,凡是推辞不端杯者、滴漏跑冒者,一律杀头问斩。然后喝醉后就看运气了,看王延曦会不会找上你。

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有一次,王延曦喝醉后,还没杀人呢,就被手下人派来的大力士活活拉死了。

7、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可谓是最出名的跟酒有关的皇帝了,因为这位喜欢喝酒的皇帝还喜欢搞酒场政治,比如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还有后来的雪夜定策等,都是在喝着喝着就把问题解决了,治国大策就定下了。

除了治国以外,赵匡胤也喜欢跟大臣们喝酒聊天,如赵普、王彦等。以他的酒量,都是大臣们先败下阵来,不过赵匡胤自斟自饮,还是要喝得酩酊大醉才罢休。有时候赵匡胤参加宴会,也是昼夜喝酒,直至喝醉才停。

8、辽穆宗耶律璟。

耶律璟人称“睡王”,因为他经常喝醉,总是处在睡梦中。而且耶律璟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在喝醉的时候给臣下封官许愿,今天封你为丞相,结果到明天酒醒了,把这茬忘了,你来找我要官,我肯定不能给,那都是醉话,不能作数。

但是天子无戏言,怎么办呢?耶律璟只能对臣下说:以后我喝大了,说的话都不算,等我酒醒了,再向我奏明。可是关键耶律璟没酒醒的时候,每一次打猎,必须喝酒,每一次喝酒,必定喝上七天七夜,同时也要连睡七天七夜。

并且耶律璟喝酒之后还有一项必修课。那就是杀人,第一天杀了一个养马的,第二天杀了一个养狗的,第三天杀了一个没找到皇家大鹅的……

又一次耶律璟喝多了,按理说他喝了就应该睡了,结果睡着睡着睡饿了,起来找厨师。耶律璟吵着要吃饭,厨师马上去做,但是灶里的火已经熄了,得重新引火,所以速度特别慢。

耶律璟等着等着急了,把旁边的一堆臣子一顿骂:“这么久还没做好饭,我要杀你们全家。”

于是这帮厨师近侍们一想,还真怕被杀全家,合计着先把耶律璟干掉。而耶律璟说完基本上也就忘了这茬了,回去又睡了,结果近侍们上来,轻轻松松就把耶律璟给解决了。

9、辽兴宗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勉强算是辽国的贤君,但他也喜欢喝酒,因为皇宫里有人管着不自在,他时常要偷偷溜出皇宫,跑到大街上的酒馆里喝酒,大碗大碗地喝,根本没人管。

不过耶律宗真酒品不好,喝着喝着自然会醉,最后以后,他便开始污言秽语,大骂四方,俨然一副市井混混儿的嘴脸,毫无皇帝之威仪。但耶律宗真自己不这么想,他后来再说起此事时,还很自豪,说这样可以彰显他草原大可汗的风范。

10、元武宗海山。

元朝的皇帝基本都爱喝酒,海山是其中之最,他非常嗜酒,为此喝得身体都出了问题。大臣阿沙不花看到海山面色憔悴,就劝他少喝点,要爱惜身体。海山听后,大喜道,然后命人给他倒酒,他要干一杯庆贺有如此关心自己的大臣。

阿沙不花本来就是劝海山不要饮酒,结果适得其反,简直无语。虽然被阿沙不花劝了,但海山照样喝酒。其他大臣不断劝他,但往往是劝谏他不要酗酒的臣子刚走,身边的佞臣又拿出一坛酒。这时元武宗会挥了挥手说:“拿走,拿走,别让朕看见这东西。你们自己找个旮旯喝去,别来馋我。再馋我,我的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接着又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