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导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初版1940年完成,1972年做了比较大的修订。郝明义和朱衣大约在2004年出版中文的翻译版本。这本书历经几十年,今天读来,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书主要对阅读划分了四个层次,并对不同类型的读物提出了不同的阅读方法。

插图

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是阅读的层次,对阅读的不同层次进行了说明,主要介绍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和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第二篇介绍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第三篇介绍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第四篇介绍阅读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我按照阅读的层次和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来介绍。

阅读的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第一层次一般人都能达到,基本上初中毕业就可以,能够识字,并理解书中句子的含义,基本上能够读大部分的读物。

阅读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有两种,是从两个角度来分的。一种方法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目录页;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最后把书打开随机的念上一两段,不用太多。第二种方法是粗浅的读。面对难读的书,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得不要停下来,先读完。

要主动的阅读,需要带着问题读,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书的结构是怎样的,怎么说得,这本书有道理么,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读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画底线,画特殊符号,标出关键的句子,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等。还可以做结构笔记,概念笔记,针对讨论情景的笔记等。

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第一阶段,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做分类。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理解词义,于作者达成共识。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阅读的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第四层次的主题阅读分为五个步骤,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也就是你关心的主题;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也就是和作者建立共识;步骤三,厘清问题,建立不偏不倚的主旨;步骤四,界定议题,找出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步骤五,分析讨论。

不同类型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

作者的分类可能会比较粗,现在书的类型多,分的更细,我们读书可以粗略的按照作者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实用型的书,阅读时注重实践,要在练习、行动中验证。

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歌等,主要方法是迅速了解书的整体框架,快读,不理解的可以先跳过,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阅读,这样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历史书,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这样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当时的而历史状态,再一个就是要联系不同的时空,将孤立的历史状态和相关的事件、时期、空间连接起来,更能深刻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

科学和数学的书,读那些经典的,大师级的作品,一般归纳,演绎都比较严谨,而且科普类的会通俗易懂,适合普通人阅读。

哲学书,带着问题去读,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有的哲学书有前提假设,我们要默认这种前提,然后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没有读过哲学的书,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社会科学的书,这个定义很广泛,现在的新闻类资讯应该属于这一类,由于这类书(资讯)范围很广,针对某件事可能有很多的评论,说法,角度不同,建议不同,观点不同。都这方面的书,针对某个问题,作者给的建议是多读相关的书,也就是采众家之长,全面的看待一个事件。

花了四五天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希望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起探讨,多读好书,把书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