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五出五归”,从画师到画家!

你有多久没去旅行了?

长期生活在一处,眼界会受到限制,旅行便是最好的开阔眼界的方式。

独自旅行,一个人出发,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与收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足不出户,访古哲先贤;旅行是走在现实里,亲身感受大千世界。

如果没有独自旅行,我们也许会损失一位百年巨匠——齐白石

白石远游

齐白石成名前,有过一段漫长的独自旅行,在这段旅行中,他思想发生很大改变,在他的旅画中就能明显感受出来。

图 | 齐白石 《雪山行旅图》1892年作

图 | 齐白石 《垂钓图》

齐白石“五出五归”期间作品

齐白石四十岁时,开始有人请他去教画,这便使得他有机会去远游,他去了西安、北京、桂林。远游的经历,让齐白石有机会看遍祖国大江南北,沿路的风景都被齐白石记录下来。

从1902年到1909年这段经历,在齐白石的画家生涯里,被称作——五出五归

突破自我

齐白石说:

“我作画,由工笔改成了大写意,我观赏临摹了不少文人画,如八大山人、石涛、徐渭、金农等人的画。

人家说我出了几次远门,作画写字刻印都变了样。

但我也好像在文人的传统,与我的内心之间挣扎。”

图 | 齐白石 《秋水鸬鹚图》

旅行是一种阅读,阅读的正是“生活”这本书,结识异乡人,体验各种风土人情,探索更广大的世界。

独自旅行,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齐白石在旅途中,沉醉于异乡的美景之中,拥抱浩渺的江河,停驻在烟雨小镇,每一秒都是新奇的。他在旅行中思考,勇敢突破以前的自己,不为自己设限。

如果说五出五归之前的齐白石是一位画匠,那么远游归来后,他开始真正成为一位画家。

齐白石看过的山水,化作几分豪气,让他的眉眼更为精致。

认识新我

提画诗

逢人耻听说荆关,

宗派夸我却汗颜。

自有心胸甲天下,

老夫看惯桂林山。

——齐白石

这是1924年他给汇川先生画的一张桂林山水中的题画诗,依他此时的兴奋和见识,那就是,在桂林山水面前,荊浩、关仝之辈没什么可夸耀和奉为宗派的,所以用了“耻听”“汗颜”之句,语气够重的。

图 | 齐白石 《独秀峰图》

桂林山水,在他看来就是山水画的教科书,所以他才有讲

“画山水,是到桂林才算开了眼界”。

“凡天下之名山大川,

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

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处也。”

——齐白石

齐白石原本就有些傲气,眼界独特,不曲附主流。齐白石远游到达桂林后,其内心的自信,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面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独自旅行,会发现全新的自我。

图 | 齐白石 《阳羡垂钓》

感受真我

晚年齐白石每一谈起那段难忘的“出归”经历,便满怀眷恋。

返乡之后,齐白石把游历途中的写生画稿整理出来,编成一册《借山图》。

图 | 齐白石 《洞庭君山图》

虽然只是写生作品,但依旧能够感受到齐白石在传统文人画笔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这真的山,真的水在他的笔下充满了天然意趣。

独自旅行,自我在缩小,感官在放大。

齐白石的旅行经历,让人看见只有一个人的旅途,才能真切感受到吹在耳边的风,看到璀璨的星光,听到胸膛里的心跳,闻到甜蜜的花香。

独自旅行

古往今来,独自旅行在文人骚客的创作生涯里,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陆游独行有“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意,

苏轼独行有“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闲适,

杜甫独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李白独行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奔放。

图 | 齐白石《 松岭吟哦图》

独自旅行,是人在与自然深入交谈的过程中,惹上清新的气息,不知不觉间,悄然改变自身气质。

独自旅行,慰藉了你被蹉跎的眉眼,让你重新爱上生活。

人生,一定要有一次独自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