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算什么?明哲保身最要紧,看唐睿宗三让天下的政治智慧

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皇位,父子反目、君臣异心、兵戈相向,在不同的朝代轮番上演。

但也有比较看得开的,讲究顺其自然,大不了这个皇帝我让出去,落得个太平,今天咱们说说唐睿宗。

有人给唐睿宗起了个外号叫“六位帝黄丸”,怎么说呢?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哥哥是唐中宗李显,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侄子是唐少帝李崇茂,加上他自己,六位皇帝,所以才有了这么个称号。

唐睿宗李旦可谓生不逢时,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多,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大部分时候是傀儡。

总结起来就是,李旦这一生三让天下,第一次让给母亲武则天,第二次让给哥哥李显,第三次让给儿子李隆基。

第一次,唐高宗死后,哥哥李显登基,重用韦后亲戚,力图摆脱武则天的控制,武则天一怒之下把当了五十五天皇帝的李显给废了,任命李旦当了傀儡皇帝。

李旦这时候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当皇帝那会也很遭罪,被软禁在宫中,后来武则天想称帝,李旦索性顺水推舟,把皇位让了出去,自己也得了解脱。

第二次,“神龙政变”后,武则天把皇位禅让儿子李显,李显准备让弟弟李旦当皇太弟,这是选接班人的节奏,李旦又一次明哲保身,谦让不应,他知道枪打出头鸟,最终李显死后,他的媳妇韦后排除异己,夺了权。

第三次,就是因彗星出现,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但实际上还掌控实权,后来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并赐死太平公主,李旦正式归政于皇帝李隆基,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在外人看来李旦这个皇帝当得很是憋屈和无能,其实,李旦想不让也没办法,母亲太强势,哥哥有心计,儿子更厉害,都是迫于无奈。

还有一点,李旦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软弱和糊涂,他三让天下,每次都不是因为高风亮节,而是精打细算,最终全是为了保全自己。

所以他才从刀光剑影的争夺、阴谋智慧的对垒、弱肉强食的角逐中生存了下来,他崇信道教,曾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司马承祯说:“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就是无论个人修行还是治理国家要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李旦大为赞赏,也也亲身实践着,说他很能和稀泥一点不为过。

唐玄宗李隆基评价父亲李旦:“王性恬淡,不以代事婴怀。虽有天下,犹让于人,况亲兄之子,安肯代之乎”

在那个朝政跌宕的年代,李旦隐忍避祸,从而笑到了最后,这也是一种超高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