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战场上最卖力的除了张灵甫就属他了,委员长却不待见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上和共军作战的,主力基本上就是张灵甫、黄百韬、胡琏、邱清泉、李天霞这几个人。

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虽然不是国军五大主力,但是表现其实比五大主力也不差多少。在华东战场上,很多时候他都比较积极、卖力。甚至可以说,在华东战场上,和粟裕打仗最卖力气的,就是张灵甫和黄百韬两个人,胡琏和邱清泉反而没有那么突出,看形势不妙就先撤了。

尤其是在孟良崮战役中,黄百韬是救援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最积极的,虽然功败垂成,但毕竟算是尽力了。又有李天霞这个坑货做对比,黄百韬的态度就更显得坚决和突出了。

就指挥风格来说,黄百韬不如胡琏邱清泉等人灵活,应变能力差了点,这也是他能够在淮海战役中率先被消灭的原因。

比如豫东战役的原定目标是消灭邱清泉,但是打起来之后,邱清泉发现情况不对,立刻转移。而到了淮海战役,黄百韬兵团成了第一个消灭的目标,就没有邱清泉那么机敏,把握战机的能力就差了点,所以才会被华野包围消灭。而且,正是因为他被包围,才引起了之后国军的一连串反应。

总体来说,他打硬仗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不惜命,不惜力,不会为了保存实力故意避战。这一点上他其实和张灵甫有点相似,但是他做人没有张灵甫嚣张、高调,所以也没那么引人注目。

不过黄百韬不是委员长嫡系,加上他长期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儿、累活儿,所以始终没有得到委员长的充分信任,也不怎么受待见,比较命苦。相比之下,能力和忠诚度远不如黄百韬的汤恩伯,因为善于揣摩委员长的意思,所以官运亨通。

从这点上说,黄百韬最后自杀尽忠,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你给委员长尽忠,人家委员长可能并不会觉得特别感人。他要是像王耀武一样,被俘后接受改造,委员长也不会太意外,反正不是自己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