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甘肃?(二)|品牌之路

THE SILK ROAD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LTD

甘肃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水火不融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也都在这里交汇、冲突、融合,而且愈多元愈美丽。

文 | 星球研究所

书接上文

公元前139年

张骞应召前往

但当时西域对于汉朝人有如一块严实的墙壁

没有人知道墙壁之外的情况

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称为

“凿空西域”

于是甘肃的第3个地理区域

河西走廊

出场了

它位于黄河以西

被祁连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南北夹峙

形成一条宽度从数公里到近百公里不等的狭窄走廊

并因此得名

除了高山夹峙

它的北侧还有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

南侧则是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干旱的柴达木盆地

当时除了这条窄窄的走廊

去往西域几乎无路可选

(河西走廊图,可点击放大查看,中国国家地理制图)

但这条走廊却是降雨稀少、非常干旱

从飞机上航拍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与山脚下河西走廊的干旱形成显著对比

(摄影师吕岛)

从嘉峪关进入祁连山腹地的山口

雪山飘浮在云端

而画面之外嘉裕关离山脚只有不到20公里

(摄影师邱建军)

不过幸运的是

祁连山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高大的山体截住了富含水汽的云团

它的东段降雨丰富

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形成多个国家森林公园

(焉支山森林公园,摄影师李春)

祁连山的北麓

还拥有总面积高达2.4万平方公里的

祁连山草原

从肃南县境内的康乐草原远望

远处的祁连山雪峰高耸

脚下的草原却是野花遍地

有如田园牧歌

(摄影师无由无乐)

这里还有着

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

自西汉起这里就已是规模巨大的军马基地

为争夺这处宝地

历史上曾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

战败的匈奴被迫放弃祁连山草原

匈奴人的歌中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而夏日塔拉草原

更被认为是草原中的“黄金牧场”

其水草丰美程度令古人赞它

“塞外绝无,内地仅有”

(摄影师魅力光影)

祁连山山谷中还发育出众多的冰川

目前我们已知的冰川就超过3000条

储水量约1320亿立方米

相当于100个北京的密云水库

其中最大的山谷冰川

是位于甘肃肃北县境内的

透明梦柯冰川

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

(摄影师王杰)

其冰面景象丰富、雪峰高大险峻

还有宽大的粒雪积累区

辽阔的雪原一望无际

目光所及到处都是纯净透明的世界

冰川融水加上山区降雨在山谷间汇集成河

形成了流向河西走廊的多个水系

包括疏勒河、党河、黑河等等

其中黑河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

仅次于塔里木河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弱水三千”

它从祁连山中孕育而生

坚强地穿越绿洲、戈壁、盐泽、沙漠

成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

最终流入内蒙古额济纳的居延海

所以也被称为额济纳河

(摄影师南京虎哥)

疏勒河是灌溉敦煌平原的唯一河流

没有它就没有敦煌文化的存在

下图为疏勒河上游的昌马水库

位于山丹军马场的

西大河水库

可以眺望祁连山冷龙岭北麓

雪山、湖水、草原交相辉映

变幻出迷人的美丽风光

(摄影师胡建成)

这些河流流向河西走廊

在干旱的土地上滋养出一连串的绿洲

从下面这张Google卫星图上可以看出

祁连山北麓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

正是建立在一个个绿洲之上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连串的绿洲的存在

让张骞以及后来者可以沿着绿洲进入西域

汉武帝也正是在这些绿洲中

设置了河西四郡

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

绿洲也为这些郡县提供了农耕文明的生存基础

在南北两侧游牧民族的长期夹击下

河西四郡长期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

与这一点关联十分密切

打通了河西走廊

中原王朝不再蜷缩一隅

开始与广阔的外部世界密切交流

这种交流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也带动了河西走廊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凉州(武威)一跃成为河西最大的城市

整个河西地区的存粮甚至占到全国的1/3

富甲全国

(现代画家王可伟笔下的唐代宫女马球比赛)

【待续】

《品牌之路》

为您诠释品牌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丝路文化传播」

————————————————————

新浪微博 @丝路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