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书香之城”:西安,在地铁、学校与一本书邂逅

更多发现请关注 西安城记

建筑城市精神

前言 | Preface

曾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西安图书消费居全国城市第七名,仅次于深圳、武汉等城市。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长河中,西安不仅是十三朝古都,更是一个光耀东方的文化符号。

在这里,“耕读世家”和“书香门第”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尤其是秦岭,亦是古人最为心仪之地。这一次,这座堪称“南山下最美院子”的读书会,在地铁学校等地派发了上万册图书,让人重拾耕读记忆,唤醒城市的文化。

赠人玫瑰者手留余香

西安“丢书”活动回顾

万余册图书,被“丢”在地铁、学校里,等待着与有缘人不期而遇。

正所谓“开卷有益”,近几年,倡导“全民读书”的今天,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丢书”活动。送花者手留余香,近日,在西安范围最广的主题“丢书”活动正火热进行中。

在英国,“赫敏”(艾玛·沃森)在脸书发了一张照片,她抱着两本红色封面的书,伸出食指,做出“嘘”的手势。这一天,100本玛雅·安吉罗的《妈妈&我&妈妈》(mom & me & mom)被她藏进了伦敦地铁站的各个角落,因此发生了许多有趣或温情的故事。

后来,在国内也有名人明星参与到“丢书”行列,虽然褒贬不一,但能够翻开一本书,总是好事。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读书像交友,而如果把书籍流动起来,就好似朋友圈越扩越大。有寻找的快乐,也有与他人共享时的欣喜、与触摸彼此的莞尔。

活动中,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指导下,念出书籍封面的名字。

事实上,读书是装订知识,而读出创意、读出乐趣、读出不同,则是在体验人间冷暖。在被称为陌生人的社会里,分享阅读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了情感交流、彼此温暖的能量。对比而言,当下的“指尖阅读”,虽然更容易分享与传播,只要键对键式的操作即可,但却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文字也会有表情、有温度,而这需要用心传递下去。一本书、一封信、一张明信片,完成交流虽然慢,但仍然充满期待、值得等待,因为“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

贾平凹亲笔签名的作品集在活动中被赠与爱书之人

尤其是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除了一个又一个的二进制代码,依旧少不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灵触碰,如同一次书籍传递、街头快闪,既是“成人之美”又会“手留余香”。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西安院子书友会发起了地铁“丢书”的活动,西安各地铁站化身“书的海洋”,上万册图书在地铁车厢内、校园里与人们不期而遇。还有作家贾平凹亲笔签名作品集,赠予爱书之人。

“丢书”活动走进了大学校园,也许走出校门后,就未曾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但一本好书总能让人重拾初心。

《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小王子》……都在这次活动的书单中,与书的邂逅,不用拘泥于形式。无论是幸运的拾到还是当面受赠,文字以爱的名义得以传递。

究竟哪一本书册始终是你心中的遗憾,或优美或深奥,一本书的魅力从来无法用只字片语概括,也许,除了不期而遇,我们也可以重新拿起它,轻拂灰尘,风落纸间,享受片刻与它纯粹的对话和交流。

西安:请叫我“书香之城”

文化复兴城市

2017年,西安市把“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之城”作为今后五年“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日前,西安市印发《建设“书香之城”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

|曲江书城 图/网络|

促进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阅读推广队伍和机构更加壮大,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全市人均阅读基础设施拥有率、民众阅读消费率、全民阅读率以及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力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将西安建设成“阅读之城,书香之城”。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书香之城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从硬件配套设施到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举行,“书香之城”建设正在为全民阅读风气提供多元的体验。

“智慧图书馆”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阅、通借通还、公共图书馆海量资源共享等功能,将公共图书馆搬到社区。目前,西安已经拥有8家“自助智能社区智慧图书馆”。

西安市第一家24小时书店的开业——阅西安城市书房。

关中大书房在小寨焕新登场;西西弗、今日阅读、猫的天空之城等国内知名书店相继进驻西安

阅读之美在于从不拘泥于形式和场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尽快建设一批各具特色、深受市民喜爱的阅读吧和小书屋”,并且制定了《西安市建设“书香之城”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五年“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打造书香精品项目”、“创建100个书香社区”等主要工作任

务。

而西安院子作为秦岭山下复兴千年院落文化的社区,再现了西安山居之美的同时,更希望成为西安“书香社区”的代表。

结庐在南山书香社区

终南山下最美的院子

秦岭,被称为“中国的龙脉”。这里,史帝文商、儒释道法、田河峪林、关隘要塞。可以说,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

仇英《辋川十景图》,描绘了秦岭山居生活

艺术史上,仇英的《辋川十景图》地位相当重要。这里,工整的屋舍界画、精微的花木杂树、细丽的青绿设色……称得上穷工极艳。它描绘的,是唐代王维隐居秦岭下的场景。依山傍水,这是中国古人一直追求的生活理念。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与轻风、群山为伴。自然山水之间,亭台楼阁之中,秋赏月、冬寻梅、宴饮雅集、品茗把酒。巷坊中围合,在围合中藏与庭院。西安院子,通过关中民居这一重要载体,再现了西安的山居之美。一座西安院子,通过原汁原味的关中院落,继承了千年文化遗产。

「西安院子」的春夏秋冬

在中国的传统中,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乃是许多人的理想。“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指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清香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后清香袭人,故称为“书香”。

王蒙在《岩居高士图》,上有跋云:“琴声相继读书声,坐觉乾坤气独清。一曲高山流水远,千编深雪小窗明。”一个个云起月落的晨昏,端一杯茶,翻一本书,在书香茶香弥漫间,开始一段静谧的光阴。

如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希望将这样的“结庐在人境,而无马车喧”的“书香”生活及态度分享给人们,愿生活慢下来,去亲近山水,愿生活慢下来,有时间去翻看一本书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重拾完整的知识。

于是,西安院子读书会应运而生,并发起了西安首次“丢书”活动,愿书香满城,唤醒这座城市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城市的精神力量,它浸透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展示着城市的独特个性,释放出无穷的文化魅力。

一座城市文化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深远而强大。

文=CICI

关注西安城记,在这里读懂西安

西安城记,倡导优质阅读、生活和发现之旅。

提供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

发现身边这座城,发现脚下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