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之阉鸡匠

阉鸡产生的起源

阉鸡是一种古老的行当。它是伴随鸡的驯化而产生的,应早在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而诞生。

关于鸡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易》中说:鸡是鸟变来的,起初叫鹄天鸡,又叫彩鸡。周成王时,西蜀人献来中原,也叫蜀鸡。汉代孔晁解释说:成王统一全国,大会诸侯及四夷,因此蜀人献鸡给成王是可能的,所以称蜀鸡。此说一出,后世人遂以为鸡出自西蜀。另有学说为:最早建置是黄帝后裔任姓族人奚仲辅夏禹治水,封于邳地,建立邳国。奚仲先祖禺号乃黄帝之孙,他率部族东迁海渚一带定居,邳州大墩子遗址即是其中一个聚居点。他们与东夷鸟族(主要是居在郯城一带的徐夷族)杂处通婚,学习鸟族人扑鸟、训鸟、习鸟语、穿鸟衣,熟悉鸟族人生活习惯,学会训鸟成为家禽——鸡。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不会叫这种家禽为鸡的,那时人们称鸡为啥?无可考究。夏朝以后文字出现了,人们就在众多的野鸟中寻找像这种家禽的鸟,终于发现了名字叫“佳”的这种鸟形状像这种家禽。《尔雅》这部书里说:佳鸟,又叫pifu。因它生活在邳地而得名。汉代郑玄详细解释道:名为pifu的佳鸟,形状像鹁鸽,性情谨慎而温顺,易于训养,远古时人人爱它。奚仲祖先就把当地pifu这种野鸟训养成了家禽。当初人们为这种家禽造字命名时,联想到它是奚 仲祖先训佳鸟而成,于是用“奚”做声旁,用“佳”做形旁,读为“ji”;现在简化成“鸡”。如今在邳州地下发现了鸡的始祖原型,使得人们对鸡族的起源有较确切的了解。

阉鸡

阉鸡直接的解释就是把公鸡的睾丸割掉,目的是让公鸡长得更快一些,肉质更嫩一些。公鸡在阉割之前很富有攻击性,活动能力很强,往往把喂它的饲料很快消耗掉,养鸡成本高居不下,而且肉质很差。阉割后能快速成长,尾毛较长象野鸡一样,且肉质鲜嫩。

阉鸡方法

 阉鸡者时常走乡窜巷,吹的二筒(羊角的喇叭“二儿哟!哟!)带着固盘、扩张器(崩子)、网子将一把小刀、小剪、小钳、镊子等大小工具装在皮盒子里。只要户主吆喝上声,指出是哪只小公鸡要阉,阉鸡者就把鸡网住,进行阉割。

 阉鸡的时候,阉鸡者先让主人家打来一盘清水,把阉割的所有工具泡在水里面,然后拿出小板凳坐好之后,伸手揪出一只公鸡把鸡头一扭,把它包在鸡翼下。左脚踩住翅膀,右脚踩住爪子,左手在鸡翅膀下边“刷刷刷”几下拔光一片鸡毛。右手从盘中捞起一把一头像摄子般的阉鸡刀飞快地切开一条道子,再用一把两头带钩,俗称“弓子”的工具,把那条“道子”弓成个“口子”,接着用一根尺余长,一头系着条细线儿,像枚缝衣针的铁丝,伸进口子里头,捻起线儿拉扯几下,便用一个小勺子把鸡子(鸡的睾丸)从里面掏了出来,掏完鸡子后,就掰开鸡的嘴巴灌上几滴水,一只鸡便阉好了。

同大多数濒危的老行当一样,阉鸡技艺没有专门的培训,全是靠师承传授,在农村千百年来保持这一习俗。

小公鸡阉割后,性情温和,不思不想,一心长肉,肉质鲜美。绝没有公鸡那种腥膻味。而且,性温而不燥。是酒桌上的上乘之品。

工具分为

(如图从左到右):扩张器、细线、钎匙、小勺子、手术刀、镊子。整套阉鸡工具

手术刀:在公鸡身上割开口子的时候用到。

扩张器:当用手术刀在公鸡身上割开了一个口子的时候,就要用到扩张器来把口子扩张,以方便于阉割手术的进行。

钎匙:上面的一端有小孔,穿线用。另外一端打磨得很尖。

细线:很细的线,是穿在钎匙上的,用于拉割取睾丸。

小勺子:拉割睾丸好了之后,就用小勺子把睾丸取出来。

镊子:也可用来取出睾丸,另一端是刀面,也可用来割口

阉鸡的决窍

阉鸡最好是阉的小,切开口子,阉割时必须速度快!讲究离刀不奄,鸡冠不污,离怀而立!

制作工具

阉割工具

将阉割工具放入装有清水的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