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诗经》是儒家的重要文献之一,从汉代的“五经”之学,到宋代确立“十三经”,《诗经》始终位列其中。《毛诗诂训传》是传世文献中对《诗经》的最早注释。

△唐代陆德明的释文

关于《毛诗诂训传》的作者,因为早期的文献记录语焉不详,故而有毛亨、毛苌两种说法。《汉书·艺文志》最早著录《毛诗故训传》一书,但只称其著者为“毛公”,未详言其名。因为《汉书》、《后汉书》均谈及赵人毛苌治《诗》,于是就有毛苌是《毛诗诂训传》著者的说法。《隋书·艺文志》就这样著录,后世很多学者沿袭此说。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编纂《毛诗正义》时提出,训诂《毛诗》的是汉代的鲁人毛亨。清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也根据两则较早的文献记载认为《毛诗诂训传》的著者是毛亨。一则文献是东汉郑玄《诗谱》所说:“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於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另一则是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所说:“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因为郑玄和陆玑都是研习《诗经》的学者,且所处时代距西汉不远,四库馆臣以为他们的说法较为可靠。这一观点,也为大多数现代学者所接受。

△郑玄像

作为经典,《毛诗诂训传》自汉代以来就是士子的必读书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学者对之进行解释,使得《诗经》的词句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变得不可理解,同时也使《诗经》通过学者的释读得到新的阐发。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部《毛诗诂训传》就经过不同时代的三位经学家的注释,他们分别是西汉毛亨的训诂、东汉郑玄的笺注和唐代陆德明的释文。毛亨(生卒年不详)西汉时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遍注群经,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唐时为国子博士,辑唐前诸家音释及训诂为《经典释文》。

△东汉郑玄的笺注

“诂训”是对古书中的字、词、句的解释。郑玄为《毛诗》作“笺”,对毛氏诂训隐晦或简略之处再加以说明,如有不同见解则附列于后。陆德明“释文”则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释。

根据书中的避讳字,可以推知此书大约刊刻于南宋孝宗(1163-1189)时期。书中先以“句”为单位,串讲《诗经》文意;对于需要解释的字词,则用墨圍白文标出,注解其音、义。注释一般先毛氏训诂、後郑玄笺注、再陆德明释文,但三者接连而下,除其中郑玄笺释前加“郑云”或“笺云”,毛氏训诂和陆德明释文则未加明显标识。书中文字往往与唐代石经相合,有较高的版本校勘价值。

△《毛诗诂训传》之《关雎》

这是一部版面精巧的宋刻巾箱本,版框高14.3厘米、宽10.3厘米,而字体隽秀、印制清晰。曾经清代汪士钟、瞿氏铁琴铜剑楼,以及民国的陈清华等著名藏书家收藏。

△《毛诗诂训传》藏书印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