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家谱?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中国人历来有修家谱的习惯。

那么,我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家谱呢?其中有着怎样的根源和传统?

清明时节,中国人尊奉、祭奠祖先,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感恩。

因此,我们首先要知道祖先是谁,才能让感情有所寄托,这种追念才有价值。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是中国人血脉传承的依据,是家族记忆的载体。

而且,每个家族的精神,也只有在家谱中才能觅得真踪。

所以古人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可惜,现在能找到完整家谱的人家已经不多,就算有也是老旧发黄的遗存。

很多人对自己的家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家族历史最多上溯三代,甚至再远一点的亲戚就连辈分都分不清了。

这种现象,无论是对个人、对家庭甚至对整个民族而言,都是一种遗憾。

因为一个国是由千万个家组成的,这个家既是家庭,更是家族。

只有家安稳,国才能稳定;家有底蕴,国才有历史、文化。

因此,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家谱的修撰与续编。

古时有“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的说法,一般不超过30年就要重修一次

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文字谱牒,可追溯到周武王时期。

当时武王设立了专门负责王室宗族管理的官员,叫做“小史”。

顾名思义是修家族的史,与国家的“大史”相对。

据说,当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修谱制度。

后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关于诸侯国在周朝的先祖世系的记载,带有明显的家谱性质

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谱牒。

唐代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对家谱的编修非常重视和提倡。

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

家谱渐渐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谱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家族的一切。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寻根敬祖、敦亲睦族、教育后代以及传承家风。

有根的人生才不孤独,家族的精神给予我们前进的指引与动力

亲戚则是我们在世界上最可靠的后盾和依托,“亲不亲,故乡人”。

多一个亲人,就多一份人间的温情。

而当你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郑重地告诉他们,祖先的荣光与伟大。

族谱,是尘埃中的家族历史,更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印记。

有了族谱,我们的人生才有来处,心灵才有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