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历史上的一次火刑

1943年初冬一个晴天的上午,平时聚集在南江桥东街桥头柴炭集市卖柴的山民一个都不见了,原来今天是中国革命军第九十二军军法队要在桥东河洲上执行特别刑法——火刑。军法队从清早开始陆续将山民柴火全部收购,听说是要烧人,有的吓得钱也不要就跑了。在原九如桥旧址的河滩上,上百担柴火堆成一座小山,柴火中央立了四根木柱,每根柱子用铁丝捆着用晒簟包裹着的一个士兵。离河洲刑场几十米外围观的人越聚越多。十时许,军法官宣读完罪状,随着一声“执行”令下,执法队员从四周将柴火点燃,一时间烈焰腾空,空气中散发出一股刺鼻的人肉味,有的观者恶心吐呕,有的看不下去了走了。

这四个士兵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要遭受此名曰“点天烛”的酷刑呢?

1943年秋末冬初之际,坚守在九岭抗日前线的国民军第九十二军,击退了日寇的多次进攻,牢固地坚守九岭阵地,正准备进行第二轮战役。蒋介石为鼓励士气,守住九岭,保卫长沙,以九十二军作战有功名义,拨款六千大洋增发军响,其款暂由岳阳行署支付。那时,南江到岳阳没有公路只能步行,六千大洋重约有三百市斤,九十二军决定派军需处一个姓翁的特务长挑选四个身强体壮的士兵前往岳阳取款。

翁特务长想到的是要身强体壮、力气大的人,以防途中发生意外。万万没料到这四个人却是肢体发达、头脑简单的亡命之徒。当见到那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元时就神不守舍、心生邪念,背着翁特务长商议在返回途中伺机下手。次日中午在一个路边伙铺里吃中饭,四人轮流给翁特务长敬酒。在一片恭维声中翁特务长被灌得晕头转向。酒醉饭饱后稍事休息继续赶路。约二时许来到一个叫“横坳”的地方。为首的见此地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便要求翁特务长在此地休息一下。翁特务长酒意正浓,便停下,在路边草地上倒头便睡。四个士兵互递眼色,见四周无人,一个士兵拾起一块石头对准翁特务长脑壳猛扎,翁特务长哼都没哼一声就一命呜呼了。四人将尸体抬到小树林中的浅沟里用茅草杂柴掩盖好,就立即返回岳阳,强迫银铺老板将银元兑换成金条后即刻结伙逃离。

横坳当地一个农民次日到山地里去做工,见山沟有异样,用锄头将茅草扒开发现一个满头是血的军人死在沟里,赶忙到甲长家里报告。岳阳行署接到报案后,马上通知警察与当地驻军赶往横坳现场。翁特务长胸前佩有符号,当地驻军立即电告九十二军翁特务长在横坳被害一事。九十二军立即成立特别侦破组当天疾奔横坳,与当地驻军警察共同对案情进行分析。六千大洋数目不小,要一次全部运出岳阳目标很大定会有人发觉。案犯不可能留在岳阳坐以待毙,一定逃走了,银元藏在某个地方的可能性很大。经商议决定将案情向社会公开,一时间岳阳满城风雨。银铺老板听到案情通报,怕受牵连,就到侦破组将四个军人强迫他将银元换金条之事一一作了陈述。侦破组同时接到城陵矶报告说前天晚上有四个军人同上了客轮。侦破组分析四犯中二人是贵州人,一人是广西人,一人是江西人。武汉已经沦陷,不会逃往北方。于是就向长江上游各县、市警察部门和驻军要求协助缉捕。

宜昌驻军某部接到九十二军通报后,马上与当地警察协商,共同侦破。在宜昌候船室发现四个军人正在上船,一见九十二军符号,四犯来不及反抗就一举被擒。最后,四人被军法处以“劫夺军响、杀害军官罪”且情节特别严重,性质极其恶劣,处以火刑。

(作者系南江镇居民,县史志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