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四改货币,导致百姓无所适从,早就买下覆灭的种子!

西汉末年,野心家王莽从摄政到篡权、丧权,实际掌权18年。期间,他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

第一次在他摄政时,除5铢钱外,新增大钱50和契刀、错刀3种。

王莽篡汉

王莽根据周代有子母相权的大小钱,改变汉钱的单一性,开始铸大钱,重十二铢,文字有“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两种钱。契刀环如大钱,形状像刀,长二寸,文字“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嵌成字,文字“一刀直五千”。五铢钱、大钱、契刀、错刀,共有四种钱在社会上流行。它们的价值比是1∶10∶100∶1000。有大钱有小钱,在交易发达的情况下,显然要方便一些。

第二次在他篡权时,取消错刀、契刀和5铢钱,改用“宝货” 28品,大钱50作为其中一品被保留下来。

宝货共有5物6名28品,黄金、白银、铜钱、龟壳、贝壳都成了货币。这种货币制度,品种太多,过于复杂,一般老百姓在商品交易中难以换算,使用很不方便。

王莽布币

第三次改革取消28品的复杂货币,只留小钱和大钱两品,实际上是对第二次改革的纠正。

王莽的28品宝货受到百姓的抵制,百姓私下仍以5铢钱进行交易。王莽曾下令将带5铢钱的人作为惑众者流放到边远地区去。但是当时因买卖田宅奴婢和铸钱而犯罪的人从公卿到百姓,多得无法统计。王莽知道这事不可强行,同意只用“小钱直一”和“大钱五十”两种钱,龟 贝布以及其他钱全都收起来。

第四次改革取消大小钱,改为货布、货泉,又恢复“宝货”,实际上是对第三次改革的否定。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再次重申货币改革,仍要推行金银龟贝这类宝货,取消大小钱,改为货布与货泉。

恶政迭出导致狼烟四起

从居摄二年(公元7年) 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 短短8年时间,王莽四易货币,平均每两年进行一次货币改革,过于频繁。他的币制改革无视社会需要,起因仅为刘字与钱的金刀的关系,可见他内心的蒙昧迷信。改革不切实际,又反复折腾,对违反币制的百姓处罚又非常严厉,自然最终导致百姓的离心离德和众叛亲离。

王莽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币制,但是从币制改革的折腾就能大致想象出王莽在官僚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度量衡等方面所谓的“改革”成效了,也就明白了王莽为什么注定是要失败的!

不过对于收藏者却是一件幸事,这位铸钱大师对钱币的铸造精益求精、把关很严,留下了许多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