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从传统中闯出来的国画大师(人物篇)

新子/文

傅抱石的绘画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山水之潇洒,人物之飘逸。他从传统中来,拿来最精彩的笔墨精神,深邃泼辣墨,精准飘逸线;他从现实中入,山水情怀与士子之心的大融,修炼得傅氏艺术独一家。傅抱石的绘画才华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勤奋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研究,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的大师。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对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如醉如痴,不论是学问、人格行为和画风都极为推崇晋风。他画中的人物飘逸如仙,与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有一脉相传之感,且更为清澈。傅抱石的人物画虽然秉承传统,但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极力的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精髓,又极力地甩掉传统程式化的东西。所以在他的笔墨中,能够看到很多前无古人的笔法和艺术处理技巧。比如他独创的“抱石皴”与他潇洒飘逸的人格完全呼应。欣赏他的人物画,如将尽两千年前的高逸文风带入了今天,拉近了千载时空,这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独到之处。当代艺术大家黄永玉从不评论自己的艺术,也很少评论其他艺术家,但他却坦言:李可染和傅抱石是这个时代的两个重要人物。在逼着看来,傅抱石是现代当之无愧的“酒仙”艺术家,可惜他的率真生命至61岁便画上了句号,但他的艺术却留下了无线的研究空间。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傅抱石水墨人物

画家档案:

傅抱石(1904~1965),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1947年10月,《傅抱石教授画展》在上海举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傅抱石开始迎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傅抱石作为江苏国画院院长,在1960年9月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23000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新山水画在20世纪中期的发展,把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一个历史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