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鸡腿菇,学名是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并无鸡肉味。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稀有和有价值的产品。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佳,营养价值高。

一、生长环境 鸡腿菇适应性广,抗杂逆性强,能利用稻草、玉米芯、花生秆等农作物秸秆在室外或室内栽培。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5度,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度,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32度,培养料含水量为60%-79%。当子实体生长时,相对空间温度为85%-90%;鸡腿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在子实体生长期,需要经常通风;鸡腿菇对光线不敏感,菌丝生长阶段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子实体生长阶段在散射光下,适当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

二、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玉米芯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3公斤;秸秆(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秆粉40公斤,马粪(干)20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棉子壳89公斤,秸秆5公斤,石灰2公斤,石膏粉3公斤,磷肥1公斤。材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4。将混合物充分混合后,将其堆放成1米高,1米宽,长不限的料堆,然后盖薄膜保温发酵。在温度升至60度以上保持10小时后翻堆。当它再次达到60度时,将其保持10小时,然后将其冷却以制成装袋。

三、装袋发菌 将发酵后的培养料放入一个好的20厘米和40厘米的塑料袋中,分两头与中间三层接种,接种量为15%-20%。接好种后在移植到培养室中,品种将在20至25度的温度下培养,菌丝体将充满袋子约30至40天即可移入出菇棚(室)进行覆土出菇管理。

四、覆土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菌捧去掉塑料袋,平放在地畦内或床架上,宽度60-80厘米,长度不限,周围和表面覆盖。覆土材料事先在烈日下晒干,再次使用1%-1.5%的甲醛、0.3%-0.5%敌敌畏混合熏蒸消毒。覆土时先用1%-2%石灰水预湿,表层一次性覆盖3-5厘米后,然后采用细喷勤喷的方法逐步调整好泥土含水量。调水期间要注意通风,如果培养材料的温度正常,不要让太多的水流入材料,以免使材料变黑。特菌丝爬上土层后,空间的相对温度增加90%-95%,给予散射光,通过增湿、降温、变温刺激诱导原基的大量发生。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水分和湿度主要用于调节水分,浇水应该少而且频繁。

五、采收 鸡腿菇从原基到成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一旦临近成熟,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菌柄迅速膨大,菌环松脱,菌盖极易开伞,子实体易破碎菌褶变黑而自溶液化,失去商品价值。这也就是常说的鸡腿菇保鲜期短。事实上,只要收获期得到适当提前,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子实体5-6成成熟时,为采收期。此时收获对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子实体质量好,商品价值高,保鲜期长,耐运输。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后再向畦内喷重水,继续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