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历代名家画竹中感受中国竹文化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语出《晋书·王徽之传》,书法名家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爱竹。一次,王徽之寄居在一座空宅中,即马上命人种竹。问其原故,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即是借此典。

竹,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气质与雅致。中国人喜爱竹由来已久,不仅因为竹子的清雅澹泊,也是在勉励自己像竹一般有着傲然风骨。竹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也衍生出许多名家的竹画大作。

任伯年《竹林七贤》

画竹,在中国绘画所特有的气质,历史悠久。在中国绘画中,画竹有着两种方式:一是设色竹子,属花鸟;一是墨竹,四君子画中的竹即为墨竹,是典型的文人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画竹歌》中道:“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画竹之风了。因为那时的名作没有完整的流传到现在,所以不知是设色绘画还是墨竹画。

【且赏流传下来的历代名家笔下的竹】

五代

五代 徐熙 《雪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南唐 李坡 《风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两宋

北宋·文同 《墨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墨竹》

文同《竹石图》

苏轼 《枯木竹石图卷》

苏轼 《潇湘竹石图》

苏轼《墨竹》

北宋·赵昌 《竹虫图》

南宋·梁楷 《六祖斫竹图》

 

元代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元·王蒙 《竹石图》

元·吴镇 《墨竹谱》

元·倪瓒 《竹枝图》

元·赵雍 《青影红心图》

元·顾安 《风雨竹图》

元·顾安 《拳石新篁图》

元·顾安《 幽篁秀石图》

元·顾安 《竹石图》

元·柯九思 《横竿晴翠图》

元·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明代

明·陈洪绶 《竹石萱草图》

明·陈栝 《雪竹图》

明·金浞 《双钩竹图》

明·吕瑞俊 《竹雀图》

明·孙克弘 《 殊竹图立轴》

明·项元汴 《仿苏轼寿星竹图》

明·徐渭 《菊竹图》

明·朱瞻基《 武侯高卧图》

清代

清·石涛 《竹石菊图》

清·石涛《 笋竹图》

郑板桥《十笏茅斋竹石图》

扬州八怪,也都是墨竹画的行家里手。尤其是郑板桥,毕生精力专攻兰竹,功力之深,也非他人所能比及。由于他能时时由熟返生,具有艺术感悟的陌生化能力,故能在墨竹画方面永葆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数十年的墨竹画生生不息。

郑板桥《清风疏竹图》

清·李方膺 《潇湘风竹图》

清·罗聘 《竹石图》

清·赵之琛 《双钩竹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