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推翻秦朝没有建立统一的朝代,而是选择分封诸侯各自为王?

小鉡




推翻秦朝,项羽也想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可是条件并不允许这么干。

秦朝从灭六国到灭亡才短短十几年,十几年并不能改变分封天下的观念,也不可能改变。

事实上整个封建社会,分封制的观念一直存在,在秦末那个时代犹为强烈。

项羽不给其他人点甜头谁跟他混啊。和刘邦相比,项羽是比较吝啬的了,所以人才都往刘邦那儿去了。

另外,秦国统一的十几年并没有解决掉六国贵族,也没能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彻底遗忘亡国之恨。



因此,天下大乱之时,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六国贵族起事,他们最后也分得一杯羹,这些人可不听项羽的。

项羽要建立中央集权的王朝就得重新洗盘,把六国的贵族,刚起来的暴发户(比如刘邦等)一网打尽。

最后事实证明,项羽真没实力解决这些诸侯王。很不幸的是,让刘邦占了便宜。

不过,刘邦取得天下后,并没有建立纯粹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采取分封制,韩信等人就是诸侯国。

所以我们才看到刘邦的功臣这个反,那个反,到刘邦死前不久才解决异姓王的问题。

什么事都有个过程,变得快死得越快,项羽不可能一开始就能这么干的。


神游五千年


第一是观念,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就被推翻了,当世之人认为秦始皇没有分封子侄与军功将领贵族有很大关系。其后的刘邦也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晋、明这些王朝也有分封同姓王的。项羽出身楚国贵族,楚国是战国中受贵族寡头影响最大的。“锦衣夜行”,“沐猴而冠”这些成语典故反应了项羽一心想回老家,确实没有称帝的想法。其他的六国贵族. 和刘邦、英布这些实力派将领也在等着分封呢!



第二是实力,项羽在秦末起义军中实力第一,战力第一,军功第一。但是他没有消灭天下诸侯的实力,六国贵族表面上听从,内心是不服的,他们有的是六国的王室。而项羽是楚国贵族,不是王室成员,又是杀楚国“义帝”的人。

第三政治影响,古代称帝那是要
德高望重,扫平四海,众望所归的人。项羽只是能打,其它方面都没有什么建树。政治上没有什么治国安民的措施,其它方面也没有什么好的举措,所以项羽的社会基础很差,民心不向。对不服自己的人就是打,靠简单的打到你服岂能长久。加上指使人杀了“义帝”,这让六国那些有王族血统的贵族们非常反感,失去六国贵族拥戴称帝的可能。刘邦提出为“义帝”报仇,其他人纷纷响应。



第四分封不利,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只是凭着自己的好恶与对方的血统,导致分封以后战乱不止。没有把自己手下将领钟离昧、季布、龙且分封出去,作为助力。齐国旧地分封三王,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济北王田安却没有分封在齐地最能打实力最好强的田荣。4好后来田荣叛乱,项羽前去镇压,让刘邦钻了空子。其实不止齐地,项羽分封各地的诸侯都是有问题的。除了韩国,六国之地都分了二、三个王,且各个王之间都是矛盾重重里的的,这样便于项羽控制。但是称 帝是要得到各诸侯拥戴的,装装样子也好 ,压服也好,各个方面是需要一个平稳时期的。项羽分封以后一直在平叛,也没时间和精力搞称帝。

项羽也许开始时只想做齐桓公似的霸主,可是你要把傀儡留着;你要分封五服之内的项氏族人,分封那些为你出生入死的兄弟,结果手下将领只封了九江王英布和临江王共敖;你要使文治武功都昌盛,文治上一塌糊涂的项羽如何成事。该杀的人没杀,不该杀的杀了不知多少,义帝、韩王安、子婴还有二十万关中降卒。套用范增说项羽的话,改几个字“竖子,岂可谋天下王霸之业。”


爱读历史的大胖子


后人评价这段历史往往以项羽开历史倒车来轻易地下定论。讲到这我突然想到吕思勉先生说得“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全然了”,他的一些历史观点我不敢苟同,但这句话我倒觉得有几分道理。好了,什么是顺应时代潮流,什么又是开历史倒车,难道胜利者都是顺应,失败者都是不顺应,这未免也太草率了点吧。

首先,项羽并不是为了分封而分封,因为他说“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说明他也清楚分封只是一个手段,并不是结果,这也就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分钱本来就是个得罪人的活,所以大家就请项羽来做这件事,其实凭项羽当时的实力是镇不住这些诸侯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感轻易动刘邦的原因,如果刘邦在鸿门宴上不服软,项羽正好有借口杀了他,这些诸侯就是想有一个挑头的,项羽呢,就是这个头,他们哪里是真心跟着项羽啊,无非是想成功之后,分到应有的钞票,如果项羽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你觉得这18路诸侯能安心吗,到那时候可就没你项羽什么事了。既然秦朝初灭,项羽镇不住这些诸侯,那项羽也就不可能或是不可能想要称帝了,一个是项羽实力不够,还有就是诸侯心里接受不了,接受不了必生变故,后来刘邦称帝三让也有这个因素,(刘邦的三让不同于后世,后世那纯属作秀,而刘邦的三让确实有其实际意义)所以我们做事要一步一步来,对此,我想项羽也表示很无奈。

分封的时候,项羽还是尊奉怀王的,虽然怀王的一句“如约”让项羽很心凉和不爽,但是分封诸侯还是会以怀王的名义分封,当然啦,大家都知道这是项羽的意思,不过无论怎样都是正中诸侯下怀。


林梦佳期


以个人成长的经历去看,项羽是典型的地方宗族子弟。他的家族在分封制度下获利,而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推行郡县制,直接推倒了分封制,项羽自然想恢复分封制了。而刘邦是农民出身,发迹前也不过是亭长。其他宗族势力支持刘邦的目的,估计也是认为他容易被控制吧?


次班天行鬼


暴秦统治的十几年让人们从上到下的厌恶中央集权的制度。既有旧六国贵族希望恢复往日的生活,也有普通百姓不堪忍受残酷的压榨,所以才有了大规模的起义。谁都不会接受一个新皇帝再出现。项羽想当皇帝也当不成。


马老汉


个人认为和项羽的志向有关,他本身就不是一个想成大事的人。当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的时候,就思念家乡想回去。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项羽只想做一方诸侯,而不是建立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