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瞎话故事」高南阜趣闻——土地庙写春联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山人。一八六三年生于胶州城西南三里河。他是我国文坛上的名士,他的诗、画、书至今享有盛誉。

高南阜之传略、年鉴、小传等,各名家早有专著,记载已备。现仅就里间流传的南阜之轶闻趣事集成一束,以飨读者。

丁丑除夕日。高南阜的父亲高曰恭进京应试,还未回家。

五、六十户人家的三里河村,断断续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忙着蒸“供养”、祭财神、接福神、迎喜神、请“一千二百神”。

十五岁的高南阜独坐书房,不知是因为挂念父亲,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再也无心读唐诗宋词了。他瞒着傅氏母亲大人,只身出了大门,独自朝村北大道走去。

土地庙前。

枯枝上的几只乌鸦,见有人来,扑扑楞楞飞起,发出了凄凉的叫声。南阜站在土地庙前,只见土地庙墙倒屋塌,庙院里乱石荒草乱七八糟,阴森森,冷清清,和村子里那欢欢乐乐的过年滋味大不一样。

南阜走进庙门,一看神像,好可怜啊,土地正神浑身灰土蛛网,土地奶奶脸上“灰毛溜狗”。看见这副惨相,南阜仰天长叹:“唉!在人世间官高威亦大,职卑位也低,想不到神仙世道里也是大神香火旺,小神独凄凉!”他想了一番.决意回家写付春联,让土地庙也有点过年滋味。

南阜回到家中。这时父亲也从京城回来了。

旧社会儿子见了老子要作揖行礼。南阜礼毕,便把刚才在土地庙前的想法禀告了父亲。

“如今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人家都想求大神赐福去礼拜大神,你却能顾及土地爷小神,这是公道之举,你小小年纪能与世俗抗争,难能可贵,可嘉,可嘉!”高曰恭手捋胡须,一手抚摸着南阜的头顶,“你写吧,正好我想看看你的书法有何长进。”

南阜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张“张丹”对子纸,裁成两块条条,一边磨墨,一边望着父亲,意思好象是请求父亲告诉他写什么词儿。

“土地庙的对联,有的是现成词儿,上联是‘德居五行来,下联是‘位列三才中’。”高曰恭随口说来。

高南阜眼珠一转,放下笔,恭敬地说:“父亲大人,您老常说,文务求实,言为心声。今日年三十,土地庙内香火全无,冷冷清清,再说些‘三才、五行’,是不是求空不求实了?”曰恭没想到离家才一年,儿子竟有了如此见解,心中颇感高兴。他又朗声道出另一副对联:

庙内无僧风扫地

佛前少烛月当灯

南阜听罢,恭恭敬敬地对父亲说:“父亲大人,您老没到土地庙去看看,满院子破砖碎瓦乱石枯草,什么样的大风也扫不净那里的地;佛前少烛,大年三十哪有月明当灯?……”

高曰恭的两副现成对联词儿,皆被南阜婉言拒用了。

他心里并不因儿子斯文的顶撞而生气,反而被儿子这种不盲从有主见的作法逗乐了:“那好,你自己出个对吧,可要讲究平仄对仗!”

南阜听罢吩咐,不慌不忙地摊开纸提笔蘸墨,挥毫疾书。

一副遣词别致,墨迹淋漓的土地庙对联写成了:

嗯?哪里放炮?

唉!今日过年!

高曰恭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儿子的字,已不下老子。只见字体结构谨严、工整,笔力浑朴而苍劲,似有入木三分的初萌;全联布局沉着而奔放,潇洒而守矩;悬起审看,很有气息流走,奇趣横生之感觉。再琢磨对子内容,更是超然不落俗套,诙谐已成庄重,仅十个字,活生生地道出了土地庙里的凄凉景像,画出了土地小神困窘神态和土地奶奶苦恼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有动有静,土地爷夫妇穷困潦倒的样子跃然于丹尖纸上,职低位卑之小神的境迂活现在对联中。

南阜从小便有才,后来成材是当然。

▍蔡铁原搜集整理 | 栏目顾问:髙叙成 | 编辑:一壶好茶 、红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