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批太监都去了哪里?

Kanata_


大清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于1924年11月5日,被西北军阀冯玉祥指挥鹿钟麟带兵赶出了紫禁城。这就是著名的“北京政变”,溥仪只能搬进载沣居住原摄政王府。而大清国的最后一批太监,也被载沣遣散了。





其中,最有名的太监,就是大清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



孙耀庭被遣散以后,回到了老家。可是,他在老家也是无依无靠。于是,孙耀庭又回到了北京,去了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很多无路投亲,又没有钱财的太监,都选择居住在万寿兴隆寺。


不过,孙耀庭不甘寂寞。当他听说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以后,他就去长春溥仪处当差,继续伺候溥仪。后来,因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解放后,孙耀庭居住在广化寺,一直到逝世。

当时,很多有钱人也会请太监到家当差。

太监伺候人习惯了,很会服侍主子。于是,很多在京的大户人家,就雇佣这些“失业的太监”,给自己干活。这些太监可是伺候过皇室的,所以,一些有点名气的太监成了大家大户争抢的“红人”。一时间,很多大户以雇佣太监为荣。而这些太监中,比较有能力的部分人,开始担任“管家”的角色。



齐白石老爷子就雇佣了一位名叫尹春如的太监,给自己看门。

《大宅门》里的大坏蛋王喜光,就是位有本事的太监!他靠着白景琦的信任,在白家一手遮天,贪污白家财产,在外面养女人。最后,被白景琦扒光裤子羞辱一番,赶了出去。

太监中活的最滋润的是小德张。

小德张曾是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权倾一时。朝廷大臣要想觐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小德张的首肯。他为自己在宫外准备了很多家产,所以,他出宫以后生活的相当富足。

共和以后,袁世凯在天津给小德张买了两所房子。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小德张没了靠山,就出宫了。他直接去了天津英租界。小德张出宫后的生活,相当惬意。他先后娶了四个老婆,有下人三四十个伺候他。

小德张家产:老家静海县唐官屯置地17顷,在北京南苑置地20顷,在天津英租界41号路,修楼房12座,在北京永康胡同建筑了一所宏大的宅院,另外在北京前门外鲜鱼口和北沟沿开设了永庆、永存两座当铺,资金达十多万两,还在北京大栅栏开设了祥益绸缎店,资金二十多万两。

1957年4月19日,小德张在天津去世,终年81岁。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最后一批太监,也看出了大清的气数将尽,于是也没有之前那么毕恭毕敬,因此,皇宫里屡有偷窃之事发送。

溥仪知道了这些情况,就想把这些偷盗皇家财物的太监抓起来仔细盘问。哪知这帮太监先下手为强,一把火烧了建福宫。

这下同样也燃起了宣统帝的怒火,于是他向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兵进入紫禁城,开始遣散这最后一批太监。

太监们慌了,有的跪地求饶,有的撒泼耍赖,有的甚至开始骂娘,但这些都于事无补,1923年7月6日,除了175个伺候太妃的太监,其余紫禁城中的所有太监都被遣散。

那天下着大雨,太监们被军队押解出宫,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未来。

人分三六九等,这太监也不例外,早些看出苗头,且有一点资本的人,在京城早就做好了准备,也存了很多钱,比如那个小德张,是被遣散出来了,但人家在天津、北京都置办了产业,一出宫就当上了爷,还收纳了一批小太监伺候他。

稍微有点积蓄的,就去寺庙里得“太监养老义会”,交上二十两白银,到了年老时,就可以在这些寺庙养老,这些太监未雨绸缪,老了也可以安度晚年。

更有些太监,连养老的钱都拿不出来,于是,这些太监们直接去了埋太监的地方,因为太监的身体不全,是不能进入祖坟的。

于是他们在这些地方的村落住下来,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最著名的当属现在的中关村附近,就是有名的太监埋葬地。

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在1996年的后海广化寺去世,他的死标志这我国长达千年的太监史就此终结。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