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实例的代表是它,与我国文化相媲美的年代

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实例

上一次,小编带大家聊了聊希腊建筑的特点。古代希腊的建筑,在当时奴隶制的条件下,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古希腊建筑的各项成就中,影响最深的是古典柱式系统。希腊人热爱户外运动,赞美人体,他们注重建筑外部形象及群体效果,创造了明朗、健康的建筑风格。完善而单纯的希腊艺术表现了他们爱美的天性。希腊人在城市建设、建筑物的类型、造型艺术、视觉校正、设计手法、建筑技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些建筑上的成就曾对欧洲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光辉的希腊,一睹那些古老又美丽的建筑!

1.雅典卫城(TheAcropolis,Athens,公元前448〜前406年)

雅典卫城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群之一。从迈西尼时代以来,卫城一直是雅典城的军事、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小山顶上,高出地平面约70米,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平面呈不规则的菱形。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南面凿有一条上下的通道。卫城中

最主要的建筑物是献给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面朝正东。它的北面与路相隔的是伊瑞克先神庙(Erechtheion),这是供奉雅典娜和波赛顿的。卫城的山门在西端。山门的南面有一个小小的胜利神庙(TheTempleofNikeApteros)。

卫城中建筑物的布置比较自由,充分地利用了地形,既考虑到从卫城四周看上去都是完整的艺术效果,又考虑了置身其中的美妙感觉。雅典卫城的设计是和祭祀雅典娜女神的仪典密切相关的。它采用了逐步展幵、均衡对比、重点突出的手法,使这组建筑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卫城大门进入,迎面是一尊高达10米的金光闪闪、手持长矛的雅典娜青铜雕像。这雕像丰富了卫城的景色,统一了卫城建筑的构图,突出了建筑群的主题。雕像注意到建筑形体间的呼应关系,将雕像基座不正对山门轴线,而是向帕提农神庙一方偏斜了一定角度。绕过雕像,地势越走越高,右边呈现出宏伟端庄的帕提农神庙,它立在高高的石阶上,雄伟庄严的列柱,富丽堂皇的色彩和雕刻,体现了雅典人的智慧和力量;向左边可以看到秀丽的女像柱廊,其背后是一片白色的大理石墙面,在阳光下闪烁着亮光。

雅典卫城的建筑群,是按照祭奠庆祝仪式的全部过程来设计的。要求参加游行的人,在每一段路程中,无论在山下或者在山上,都要看到不同的建筑景象,并且不断地变换着构图。为了考虑山下人的观瞻,建筑物大体沿周边布置。为了照顾到山上人们的观赏视点,建筑物不是机械地平行或对称布置,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将最好的角度朝向人群。设计师考虑了人们的心理活动,

利用建筑群体间的制约、均衡形成丰富统一的外部空间形象。建筑群突出了帕提农神庙。它的位置是卫城的最高点,体量最大,在建筑群中是唯一的周围柱廊式的建筑,风格庄重宏伟。其他建筑物在整个建筑群中都起陪衬对比的作用。

2.卫城山门(ThePropylea,Athens,公元前437〜前432年)

卫城山门的位置在卫城西端的陡坡上,平面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山门正立面朝西,主体前后立面都用6根多立克式柱子,中央一跨特别大,净空3.85米,强调了大门的特点。山门西部内坡道两侧各有3根爱奥尼式柱子,柱子高为底径的10倍,上面的天花和梁枋也是爱奥尼式的,用鲜艳的颜色画肴盾剑饰。由于内柱比立面上的柱子高,如果内柱仍用多立克柱式就会显得过于粗壮。爱奥尼克柱式柔和雅致,比多立克柱式更适合于内部。华丽的内部处理衬托了立面的庄重,山门是两种柱式合用的成功实例之一。山门的北翼是绘画陈列馆,南翼是个敞廊,它们丰富了山门的构图,并掩蔽了山门侧面。山门的外面没有装饰,十分简洁朴素,白色大理石的建筑立在蓝黑色的基座上,背后是碧澄的天空,效果非常动人。

3.帕提农神庙(TheParthenon,Athens,公元前447~前432年)

帕提农神庙是卫城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它不仅是宗教的圣地,而且是雅典的国家财库和档案馆。它象征着雅典在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帕提农神庙采用了周围柱廊式的造型,平面为长方形。它打破了希腊神庙正立面6根柱子的传统习惯,大胆地应用了8根多立克柱子,侧立面是17根柱子,高度为10.4米,台基的面积为30.89米x69.54米,不像别的神庙那样狭长。虽然它的体量很大,但尺度适宜,檐部较薄,柱子刚劲有力(柱高是柱底径的5.47倍),柱间距适当(净空1.26个柱底径),其他各部分的

比例也很匀称,使人感觉比较开敞爽朗,不致沉重压抑。

它还综合地应用了视差校正的手法,如角柱加粗,柱子有收分卷杀,各柱均微向里倾,中间柱子的间距略微加大,边柱的柱间距适当减小,把台阶的地平线在中间稍微突起等等,以纠正光学上的错误视觉,使建筑的整体造型和细部处理非常精致挺拔。神庙正殿的内部使用了两排双层迭柱

的手法,最后面用三颗柱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围廊,增强了轴线,突出了神像的空间。正殿神像的后面是一堵墙,隔出一个西向的完整空间,这是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里面用四根爱奥尼柱支撑着屋顶。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在一座建筑中同时使用,这还是希腊建筑中现存的首例。

帕提农神庙是卫城上的主题建筑,建筑师通过几个方面竭力突出它:把它放在卫

城上最高处,距山门约80米,有良好的观赏距离;它是希腊本土上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多立克柱式显得刚劲有力;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型制最隆重;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白大理石砌成,有大量的镀金青铜饰件并布满生动逼真的雕刻;此外配以浓重的色彩,以红蓝为主,夹杂着金箔的黄色。这样神庙更加宏伟壮丽,具有隆重的节曰欢乐气氛。

帕提农神庙复原图

4.伊瑞克先神庙(TheErechtheion,Athens,公元前421~前405年)

位置在帕提农神庙的北面,地势高低不平,起伏很大。根据地形和功能的需要,成功地应用了不对称的构图法,打破了在庙宇建筑上一贯采用严整对称的平面传统,成为希腊神庙建筑中的特例。

神庙的规模不大,由三个部分组成,以东面神殿为最大,北面门廊次之,南面女像柱廊最小。神殿又用矮墙分成三段,东段供奉雅典娜神,中间供奉伊瑞克先和波赛顿神,另一间是前室。神庙的东立面采用的是爱奥尼柱式,是古典盛期的代表。因北部地平和西部一样,东部和南部一样,所以从东面或西面望去都很匀称。从山下仰望西立面时,这六根爱奥尼柱子也很明显。伊瑞克先神庙与帕提农神庙隔路相望,如果南立面的处理也用列柱,就显得与帕提农神庙重复,而且景色单调。然而伊瑞克先的规模、体量都不及帕提农,就更显得小而寒碜。所以设计人采用了一大片白大理石的实墙,一方面加重了伊瑞克先的体置和质感,另一方面又与帕提农空透的列柱形成对比,相形之下更为生动活泼。同时,在南部突出部分的矮墙上,用6根女像柱支撑着较薄的檐部。每个雕像都是两手自然下垂,体量都集中在一条腿上,而另一腿的膝盖微曲,脚离开了原来站定的位置,有婀娜欲动之势,神态优美自然,雕刻精致。同时,每个雕像都有一点向中间倾斜,既纠正了视差,又达到了稳定和整体的艺术效果。整个神庙都是用白大理石建造的。爱奥尼柱式和女像柱在一幃建筑物上同时使用,其比例、结构和谐得体,柱头、花饰、线脚的雕刻非常精细,使这个不大的神庙以其独特的姿态、生动的构图,表现了希腊建筑的高超技艺。伊瑞克先神庙用小巧、精致、生动的手法,与帕提农神庙的庞大体量、粗壮有力的列柱遥相呼应,形成

强烈的对比。这不仅体现了帕提农神庙的庄重雄伟,也表现了伊瑞克先神庙的精致秀丽,避免了重复体形的式样,丰富了建筑群面貌。

5.埃比道拉斯剧场(TheTholos,Epidaurus,约公元前350年)

早期的剧场只是依山修成几层形状不规则的看台,前面有小小的表演用的平地,埃比道拉斯剧场是比较成熟的作品,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中心圆形表演区直径约20米,由夯实的泥土筑成,歌坛前面是建在环形山坡上的看台,它如同一把巨大的"折扇",直径约113米,有32排座位,以过道相连,分上、下两部分。

该露天剧场的设计有很高的成就,它是现代同类型建筑的先驱。这种利用山坡逐排升高,以放射形的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的手法,成功地满足了视线和交通的特殊要求。

6.雅典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TheChoragicMonumentofLysicrates,公元前334年)

这是希腊人为表彰音乐竞赛而设立的纪念亭,顶上放着得奖的奖杯。纪念亭全高10米多,由下部的方台和上部的圆亭两部分组成。圆亭周围有6根科林斯圆柱,紧贴在圆形墙面上。柱子之上是圆形的檐部和缓坡的亭顶,最上面是托盘和奖杯。整座纪念亭秀丽端庄,尤其是科林斯柱头的装饰,表现了希腊早期不定型的特点。